在蕭四明的樹模和帶領下,裝甲營的坦克、裝甲車,一輛接一輛,前後駛上浮橋,向黃河東岸緩緩開去。
日軍搭建的浮橋確切是能夠通行坦克、裝甲車、汽車,但是,日軍的戰車隊、汽車隊都練習有素,這類課目,在平時練習時不曉得演練了多少次了,天然是駕輕就熟。
黃河兩邊的兵士們都瞪著眼睛看著蕭四明駕駛的坦克,看著那坦克慢悠悠地駛上浮橋,慢悠悠地朝著黃河東岸駛去。
比及黃驊衝進日軍的環形工事,一個分隊十幾個小鬼子,早就被八路軍的機槍火力打得不成人形了。
汽車過完後,馱馬牽引的野炮、高射炮和膠輪大車前後趕到了渡口,也開端過橋。
三座浮橋上到處都是日軍的屍身!
說完,蕭四明領著袁剛,在專門用於通行車輛的那座浮橋上走了兩個來回,幾次查抄,最後才親身脫手,鋪好坦克上浮橋的車轍板,又命令把日軍的探照燈全數翻開,照亮浮橋和河麵,這才讓袁剛構造批示,本身鑽進第一輛坦克中,親身把持坦克,轟霹雷隆,駛上車轍板,咯咯吱吱壓上了浮橋。
這是在黃河邊,滾滾黃河的流水聲袒護了機槍、步槍的響聲,平陰縣城、東阿縣城的日偽軍不成能曉得翟莊渡口產生的戰役的!
第五師團是機器化師團,汽車多。運河橋一戰,除了被摧毀的汽車,東進先遣支隊緝獲了足足五十輛運載補給的汽車。但軍隊冇有那麼多司機,隻能采納汽車拖汽車的體例,把緝獲的汽車連帶車上的補給品,拉到了黃河邊。
很不錯,蕭四明駕駛第一輛坦克順利通過浮橋,到達東岸!
至於日軍的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第二十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已經被遠遠地拋在了黃河西岸,隻要蕭四明一聲令下,拆毀翟莊渡口的浮橋,再去粉碎濼口渡口的輪渡,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第二十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三旅團,隻能急的直跳腳,乾焦急冇體例。他們要想追到山東要地來,就隻要趕往天津,船運青島、威海、龍口等地,再集結、轉運,然後才氣再次向東進先遣支隊建議圍攻!
過浮橋不成能再采取汽車拖汽車的體例了,隻能是一輛接一輛的過。
黃河邊本來沉寂的夏夜,刹時變成了屠宰場!
看著夜色中的浮橋,聽著黃河的滾滾水聲,裝甲營長袁剛眉頭都皺成了“川”字,懊喪地對蕭四明說:“司令員,這浮橋搖搖擺晃的,稍有不慎,坦克、汽車便能夠掉進黃河裡。早知如許,當初不如不炸燬濼口鐵路大橋了!”
八路戎服甲營就分歧了,建立時候短,平時冇有練習過通過浮橋渡河的科目,這又是在滾滾黃河上,一不留意,坦克、裝甲車便能夠掉進黃河去,被河水吞噬!
窺伺營長王全友和黃驊彙合後,跟著趙昌壽學過日語的王全友,固然日語根本還很差,但能大略看懂日軍電報的意義,從日軍留下的電報上發明日軍混成第三旅團、混成第十三旅團即將從魯西南北上聲援黃河防地,當即發報向蕭四明陳述敵情,催促主力敏捷趕往黃河渡口過河。
靈魂穿越前,蕭四明是特戰精英,受過嚴格練習。駕駛坦克、裝甲車、汽車都是家常便飯。厥後當了作訓參謀後,軍隊練習時,都是全天候的。現在玩起這類在後代隻能在博物館裡見到的老古玩的日軍坦克,冇有甚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