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錦好_第3章 肩挑兩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誰曉得天妒英才,這才中了狀元,一場風寒要了性命,隻把莫家老夫人哭的肝腸寸斷,莫老太爺亦是悲傷欲絕。

<TR>

而姚老太爺又是個要麵子,自命狷介的,總守著姚家的那點秘聞,底子就瞧不上商賈之流,也就未曾想過經商開流,更不準家裡的子孫感染商賈之道,以是這一大師子的生存都落在了姚老夫人的手中。

這就成了姚家的一塊芥蒂,而莫家此時上門,話裡話表麵示著不問嫁奩,單是看重姚氏的賢淑,再加上,莫二爺一表人才,儀表堂堂,看起來亦非池中之物。

再加上家裡冇了功名,苛捐冗賦層層剝落下來,一年中的收成又去了三層,落下來的也就夠一家子溫飽。

一門三傑,可謂是真正的清貴之流,特彆是狀元之才的莫家大爺,那真是炙手可熱,多少雙眼睛盯著,想將這狀元拐回家。

萬不能再走老路,那些令人堵塞的日子,錦好毫不想再過,即便是和王氏撕破臉皮,她也要保住母親,父親,保住他們的幸運。

這不,姚氏身份最是合適不過。

而提及莫老太爺和莫老夫人給大房遴選的媳婦,那是王家的蜜斯,要說這王家,那也是小我物,商賈之家,買賣遍及南北,在買賣場上說一不二,端是短長。

因而挑來挑去,就挑了莫二爺出來,肩挑兩房,這也是式微的姚家能攀上莫家的啟事,畢竟真正的大戶人家,這內心都有點膈應,誰想讓自家的女兒一進門就受這份委曲。

這一世,她不但不會啞忍脆弱,也毫不答應母親再脆弱下去。

經心極力,費經心機,也隻能在節約節儉之上做些文章,極力炮製那些地步。

正巧說親的那年,天乾地燥,雨水希少,莊稼欠收,姚家的日子不好過,而姚氏也到了出閣的春秋,但是哪有甚麼銀錢購置麵子的嫁奩。

再說了,姚氏出身詩書之家,說好聽點,叫知書達理,說刺耳點叫脆弱怕事,以是進門後一向被大房壓得死死的。

但是一旦年景不好,就不免捉襟見肘,日子難過,更不消說幾個孩子的婚事,也都是淺顯人家。

姚氏和王氏同一日進門,王氏的嫁奩抬了二百一十六抬,那是貨真價實的顯眼,而姚氏卻隻是稀稀落落的六十六抬,這進門的底氣就冇人家足,今後腰桿子天然硬不起來。

莫家老太爺乃是曾經名聲赫赫的探花郎,莫家老邁更是不得了,皇上欽點的狀元,莫家老二,即錦好的父親,那也是進士出身。

而莫家的家世在那邊,固然有點小委曲,但對姚家來講,這也算是非常不錯的挑選了,因而應了婚事。

莫家固然冇有之前那麼光輝了,但王謝大師的秘聞在那裡,以當時莫二爺的身份也總不好娶個上不了檯麵妾生的女兒返來。

幸虧丈夫得力,甚是寵嬖與她,日子亦算不得難過,隻是也不好過罷了。

幸虧姚家二爺爭氣,中了秀才,免了稅賦,這日子纔好過一點,乃至於,上麵的最小妹子江氏的婚事纔有了下落,攀上了莫家。

不幸這姚老夫人一介女流,出身固然算不得權貴,卻也是大戶人家,在孃家也不過學些相夫教子之術,那裡懂這些經商開源的事理?

再加上,大房那邊肚皮字爭氣,連續生了三個,二子一女,她這邊纔不急不慢的出了個女兒,為此,冇少受莫老夫人的白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