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農門嬌女_第104章 家族印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一日,他趁著老爺子背了嬌嬌送來書院的工夫,就提起了話頭兒,“大伯,我這幾日揣摩著,嬌嬌那日說的筷子的話,很輕易讓孩子們記著,也特彆鼓勵民氣。不如讓大江兄弟挨點累,打磨幾十根筷子,刻了村裡孩子的名字,每人一根兒,等他們長大了,不管走到那裡,拿出來都曉得是自家兄弟。你看如何?”

馮氏和劉氏也跟著勸,林大山想了想就把銀子收了,轉而提及,“現在夏季已深,離得大年還遠,不如我搬回家裡來住。族學那邊,我也接過來。嬌嬌固然聰明,但到底年紀小,彆傷了腦筋。”

林大山借勢正式辭了先生的差事,顧老爺感念他這兩年經心極力,即便因為自家夫人辦事不當,主客相處生分很多,但他這段光陰待顧天澤還是冇有半分對付。因而多添了一倍束脩,給了整整四十兩,彆的又加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嬌嬌上午教書,實在就是哄孩子學寫算,下午跟著嬸嬸學繡花兒,晚長進了空間就成了“伕役”,繁忙的恨不得長出八隻手纔好呢。

男人們送了孩子,站在外邊聽一會兒,就笑著歸去了。婦人們卻拿了針線,直接去了東配房的大炕,湊在一起一邊閒話兒一邊等著給孩子們做飯菜。擺佈冬閒,家裡也冇甚麼活計可忙。

說罷,他恐怕老爺子反對,又道,“這做筷子的木頭就取我們東山頭上的鬆木,白叟們都說,我們這裡天寒,鬆木同彆處長得分歧,今後也好做個辨彆,也是念著故鄉的意義。”

畢竟西配房裡,他們的孩子但是跟著嬌嬌學寫算呢,嬌嬌不但冇拿一文束脩,中間的一頓你飯菜也是林家出糧食,吃的比自家都好。她們如果幫著大伯家裡做些針線還拿人為,那成甚麼了?忘恩負義,見錢眼開!

有了族裡其他孩子做比較,林護幾個進度超前太多,如許總保持在一個被戀慕被崇拜的位置,他們風俗以後,就會更加儘力,恐怕掉下這個位置…

嬌嬌偷笑,這也是她對峙把家裡哥哥都帶來書院的啟事。

林家孩子多,要做的棉衣棉被,天然也很多。

就是學個算數,道具都是用的大棗或者花生果。

馮氏目睹如此,歸去又叨教了公婆,就多送了糧食到宗祠,每日也請婦人們一起用飯。

裡正歡樂壞了,這般顛末祭奠的信物,天然是有祖宗保佑。

這時候,他們還隻是感覺為林氏一族留個標記,讓兒孫們記得本身是林氏一員,卻不曉得,這根不起眼的筷子,多年後名揚天下,乃至於代表了最頂尖最早進的技術,最光榮的家屬光輝庇佑。

“是啊,四弟,你縣學裡另有同窗師長呢,總要走動送禮,手裡多留點兒銀錢是應當。”

馮氏歸去同董氏籌議了一下,就漸漸把活計拿去宗祠分給大夥兒幫手,但是提及給人為,婦人們倒是誰也不肯收。

林大山也冇推讓,伸謝以後就完整分開了顧家。

老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實在就是表白鼓勵的首要性,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鼓勵遠比攻訐更有促進感化。

“這事是功德兒,我倒是不反對,但這筷子既然是我們林氏族人的標記,就不能隨便發下去。每家孩子要在書院裡讀過一年書,並且年紀到了十歲才氣夠獲得一根。事前,這筷子要供奉在先人牌位前,過年大祭司的時候,當場刻了名字發下去,如許才顯得慎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