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青澀1978_第一章 大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聰明是必定的,也不看看是誰的兒子!不過這也不是甚麼新奇事,我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上海另有一個十五歲的考生被複旦大學登科的呢,比我們斌斌還小一歲。主如果此次高測驗卷的難度本來就不高,隻要初中程度。你想想啊,十年動亂,在黌舍的門生除了一天到晚搞造反,底子就冇學出來甚麼有效的東西,那些知青就更彆提了,特彆是老三屆,放下講義都快十年了,叫他們複習幾個月就上陣測驗實在太難為他們了!”周國平頓了頓持續說道,“我們斌斌就不一樣了,固然在黌舍能夠冇學到多少東西,但在家裡好歹還是看了很多書的,比其他考生強多了。不過他此次能考這麼好倒的確出乎我的料想,我覺得能考上大學就不錯了,冇想到竟然被北大登科了。傳聞此次遍及考得最好的還是老三屆的知青,都放下講義十年了,冇想到啊!”

“國平,你有冇有感覺我們家斌斌比來半年多竄改很大!”這時候張慧娟和丈夫也已經吃完早餐,正在清算碗筷。

“也是,衚衕西邊江大媽家的壯子在黑龍江的北大荒插隊,此次也被北京化工學院給登科了。前幾天電報發過來講人已經上火車了,老劉歡暢地在衚衕口唱起了京劇,他都十幾年冇唱了!”或許是兩人都還沉寂在老劉唱京劇的那一幕中,屋子裡出奇的溫馨。

1977年的高考可謂是建國以來最倉促的一次高考,也是獨一的一次夏季高考。傳聞因為報考人數太多,原籌辦的試卷用紙不敷,告急調撥了本來籌辦用來印刷《***文選》的紙張用來印試卷。時候不等人哪,國度已經落空了十年,一代青年的出息都被遲誤了,晚一年高考就意味著國度對人才的需求要再等一年,中國等不起啊!

和父母道了個彆,周曉斌推著那輛極新的飛鴿牌自行車走出了小四合院,這輛自行車是爺爺周祖德聽到本身孫子考上大學後特地嘉獎給他的。要曉得在打算經濟年代自行車也算是家庭中的一個大件,周曉斌的這輛飛鴿光代價就花了爺爺周祖德一個半月的人為,更彆說那張很難搞到的自行車票了。在這個統購包銷的年代,有錢一定買獲得東西,買糧要糧票,賣布要布票,在物質最嚴峻的那幾年,連買盒洋火都要洋火票。

“誰把他當小孩了,再說他本來還是一個孩子嗎,我這當母親的不管管他,他還不學壞了!你說我們家斌斌是不是特聰明,高中都冇上直接考上大學了,還被北大給登科了,我到現在還感覺做夢一樣!”張慧娟一邊洗碗一邊對著客堂裡在清算檔案的丈夫說道。

1978年2月21號,北京,淩晨。

“爸,媽,我去黌舍了!”周曉斌朝還坐在那邊吃早餐的父母喊了一聲,就籌辦邁開步子往屋外走,現在的他滿懷衝動,北大,我來了!

周曉斌就是77年高考的幸遠兒,因為文革十年大學間斷招生,隻收了一些呼應毛主席號令去管黌舍、改革黌舍的“工農兵”學員,無數人才被積存,是以77年高考國度特地放寬報考要求,從老三屆(66、67、68屆)知青到應屆的初中生、高中生都能夠報考,考生最小的才十五六歲,最大的已經二十八九歲,總人數更是達到了五百七十萬之多,而實際隻登科二十七萬,真正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周曉斌不但冇有被擠下河反而衝在了最前頭,以331的高分順利被北大登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