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月朔,承平軍自嶽州出兵,打擊武昌,因典水匠唐財常的發起,將在嶽州收得的海員數萬人編為水營,正式建立水軍。承平天國的水軍順江而下,流行六百裡,隻見承平天國旗號蔽日,浮江萬艘,行則帆如疊雪,住則檣若叢蘆,每當乘風緩行,則所向無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清軍如鳥獸散。承平天國海軍船隊近萬艘,完整節製了製江權,追兵廣西提督茂發乃至找不到船隻運兵,急的跳腳罵娘:“湖北這些龜兒子有甚用!竟然連幾艘大船都找不到來讓本將軍運兵!老子必然要上奏皇上,狠狠地參他們這起子廢料!”茂發計無可施,隻好遠遠的吊在承平軍的背麵,
“快快帶出去。”就在漢陽知府衙門,黃玉昆見到了這個走路都快走不到的白叟家了。
“批示,找到了一個白叟,他說他曉得百姓們的去處。”
“請楊秀清會獵於武昌,一決雌雄!”
常大淳接到下人的稟報,出了花廳,設香案膜拜以後,將八百裡加急的上諭拆開細細閱看,常大淳是個品德文章君子,也是清末湖南四大藏書家之首,置室【潭蔭閣】,藏書四萬種,碑刻千本,硯石數百,名冠湖南。但是唯獨拙於軍略,看到諭旨,便知是鹹豐天子禦筆親書,看了天子的號令,如同抓到了一根拯救的稻草,但還遲遲不肯下定奪。
邊上出來一名王族服飾的年青人,抱拳道:“智囊切勿起火,這乃常大淳堅壁清野之計也,隻要我們天軍攻陷武昌,城內財物人丁天然儘取其統統,何必士氣不振!”這位年青人恰是承平軍翼王石達開。
“猖獗!老匹夫敢如此放肆!”承平軍左輔正智囊、東王楊秀清在得知漢陽漢口兩地的環境,還聽到湖北巡撫常大淳如此放肆的話語,在鹹寧縣衙駐蹕的東王楊秀清,不由動了大怒,氣的額頭上的青筋都爆了出來。聞名的商貿重鎮漢口,竟無一兵一卒,也無大宗財物,獨一一些尚未燃燒結束的糧草,本來想攻陷兩處獲糧草財物犒賞全軍,並裹挾本地老百姓充入承平軍強大陣容的軍事打算完整落空,還聽到常大淳如此放肆的挑釁之語,楊秀清忍不住火冒三丈。
一個幕僚猛地衝了出去,神采慘白地對著常大淳說道:“撫台大人,嶽州傳來動靜,洪逆清算兵馬,並收了嶽州數萬海員,蠢蠢欲動,彷彿要出兵!”
湖北巡撫常大淳字蘭陔、正夫,號南陔,乃是明朝建國功臣、開平王常遇春以後,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瑞芝村)人,他正和一乾幕僚在花廳議事,局勢不明,承平軍的意向引得與會之人長歎短歎不提。
承平軍將領殿左一批示黃玉昆率承平軍在武漢聞名的龜山登岸,黃玉昆是廣西桂平縣大湟江口人,曾讀書,有智計,在鄉為訟師。在廣西拜上帝會期間,馮雲山被捕下桂平縣監獄,拜上帝會兄弟來請他想體例救馮雲山。玉昆說:“現在官府極怕說造反,高低諱飾,混過日子,斷不敢辦這個案件。但衙門口朝南開,兩手無錢彆出去,官府全都是吸血鬼,一到衙門,就非錢不可。”拜上帝會兄弟皺眉說:“說到錢就千難萬難。我們都是燒炭貧民,那邊得錢去填贓官,對我們來講,辦不辦不還是一樣!”玉昆說:“不是的,官府不敢辦,就有體例了。籌款也是有體例的,隻要大師同心,積少成多,你們豈不聞集腋成襲的老話嗎?”於是他給拜上帝會定出“科炭”籌款的體例,積聚起一筆大款,向官府賄賂,馮雲山得開釋。此事可見黃玉昆之靈敏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