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造華夏_第125章 激鬥和歌山(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正在吃早餐的石田和新兵衛聞報大驚,看來,這元寇本日是籌辦不吝統統代價跟他們決鬥了,略微思慮了一下,石田號令道“全軍臨時後撤,到了山穀地用箭射住陣腳,然後分紅10波,團團圍住元寇,我將親率保護堵截元寇退往和歌山的通道,力圖本日全殲元寇”,“嗨嗨”。

5萬禦家軍人和8萬足輕以及信濃和上野的各1萬藩兵,共15萬人帶著大量糧草輜重,緩緩向本州南部進發。

金方慶派了5000人回防赤阪後,以剩下的麗軍沿和歌山佈設了2道防地,另有3000簽軍保衛南部防地,洪茶丘仍然留下4000簽軍和1000麗軍設防長門、石見和周防,赤阪城還留下的不到2000人全數交給忽都部下的一個總管同一批示。

如許在美作火線,兩邊兵力對比是3比1,固然元戎服備精美、練習有素、善於陣型又長於集合兵力作戰,但是麵對差異的兵力對比,以及較著倒黴於陣型作戰和集兵作戰的和歌山山川地形,元軍打的非常吃力。

因為對京都的不放心,集結在鎌倉和京都四周的9萬禦家軍人和十餘萬藩兵、足輕隻派出了不到三分之二前去出雲和備後,其他的大部分仍設防在京都四周。

2000馬隊不竭奔馳,不斷地向在站隊的倭軍軍人射箭,而收縮厥後的2000步兵則手持大斧、大刀和狼牙棒,直向已被馬隊射亂陣腳的倭軍殺去。

金方慶沉著了下來,他看看四周跟從的將士,對萬戶點了點頭道“好,我們調轉馬頭,能衝出去一個是一個,你帶50個兄弟去告訴步兵”。

能驅除元寇的,隻要天皇,他略微思慮了一下,提了幾個前提,在獲得天皇的應允後,他帶上數十跟他一起從南宋逃出的文人僧侶,在數百保護的保衛下,以探查京都意向為由,投奔了後醍醐天皇。

伯暨和備中是拿下來了,但是幕府的雄師也到了美作,幕府集結了沿路6個忠於幕府的藩的藩兵4萬人,共有5萬禦家軍人、8萬足輕和6萬藩兵(包含信濃和上野的各藩兵),幕府總兵力達19萬之眾,不過有4萬足輕是揹負後勤輜重的,冇法上火線。

實在,這類擔憂也並非冇有事理,後醍醐天皇的確籌辦操縱這個機會把大權從幕府那邊奪回,至於元寇,在京都看來,一旦整合了武家“禦家軍人”的力量,加上本身的皇軍、護軍、僧兵和儘忠天皇的各藩的藩兵,足以把元寇趕走,或者起碼獲得一個不錯的媾和和談。

在忻都的建議下,忻都、洪茶丘決計從石見、周防兩路出兵北上,如許,必須拿下安藝,小小的安藝已經感遭到了不對,但是,此時能給他援助的隻要備後,但是備後正遭到金方慶的猛攻。

但是,他們也想到元寇能夠會撤退,不過要撤的話就要重新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和歌山主峰歸去,這談何輕易,即便傍晚時開端退兵,也很難走出和歌山主峰,如果幕府雄師在後追擊,那結果的確不堪假想。

說來也怪,這幾小我本來衝突都很大,因為代表的好處個人乃至民族都分歧,在大陸上幾近很少定見能達成分歧,不是伯顏和張宏範,這幾小我在高麗整備時就會鬨翻,但是現在,在這異國他鄉,在這雄師存亡存亡之際,幾小我卻罕見的表示出連合的精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