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_第109章 經略人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一點並無大礙。人孰無過,隻要過而能改便是好的。這世上並無常勝不敗的將軍,他王化貞天然也不能例外了。並且之前廣寧之失其過也不在他,而在熊廷弼,現在熊已伏法,我們就該為王化貞昭雪了。”魏廣微不慌不忙地說道。

世人一陣交頭接耳,但是卻冇有一個定論。朝中通兵事的人是另有很多,但是他們卻並非真正的閹黨中人,乃至之前還與這裡的某些人有些過節,不管甚麼人去了遼東大師都不會對勁。在群情了很久以後,纔有一人說道:“公公,大人,我覺得也不必在朝中另找彆人了,現在身在遼東的監軍唐楓就很合適。”固然唐楓去遼東時還非常保密的,但現在這個奧妙已經無所謂了,以是閹黨中人都曉得他是受命前去遼東的,現在還站穩了腳根。

四周那些已經冇了主張的人都紛繁點頭擁戴,這的確是冇有體例下的體例。他剛纔提到到五小我便是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和崔應元,他們的確都是武人出身,被人稱為五彪,專為魏忠賢以武力清算人。但是他們五人不過是有些匹夫之勇罷了,若讓他們帶兵倒是冇有那本領的。並且他們幾人可不想在這個時候闊彆魏公公,去那既苦且傷害的處所做勞什子的經略,以是都推讓了,連說本身不會帶兵。

已經回到故鄉山東諸城,籌辦就此終老的王化貞在接到這聖旨時大為吃驚,但隨後又大喜過望,他曉得本身之前為了自保而幫著閹黨對於東林黨的一些行動終究讓本身獲得了好處。固然隻是暫代的遼東經略,但對於他這個覺得平生就此疇昔的人來講倒是天大的喪事了。為了表現出本身的忠於國事,以及對朝中保舉之人的尊敬,他在接到任命和旨意的第二天就分開了家門,隻帶了三名主子徑直往都城而去,他得去多謝魏公公的汲引。

這時,一向在旁思考的魏廣微提出了一個恰當的人選:“公公,我覺得有一人或可擔此重擔,並且此人之前還做過遼東巡撫,對遼東的環境比之旁人要體味得更加透辟一些。”

微一咳嗽,將世人的重視力吸引到了本身身上以後,顧秉謙才道:“聖上已經下了旨意了,六月之前新的遼東經略的位置就要定下來。你們便來講說,此人選究竟誰合適一些?”

魏府的大堂上,坐滿了朝中的新貴,他們都是最早跟著魏忠賢的人,現在閹黨已經上位了,他們的職位天然也就水漲船高,個個都在六部當中擔著不小的差事。因為氣候逐步地酷熱了起來,堂上便放上了消暑的冰塊,饒是如此,因為想到此事過於嚴峻,還是有很多人不竭地流著汗。

就當唐楓在遼東得知了孫承宗被罷免,而想著體例穩定遼東眾將領的情感的時候,都城裡的閹黨世人也在忙著,他們在忙著找出一個能夠替代孫承宗坐上遼東經略位置的人。

漸漸地品著極品的龍井茶,魏忠賢並不急著發話,而是表示讓顧秉謙先開口。跟動手中所握之權越來越大,他的做派也更加的大了,即便是在本身的親信麵前,他也顯出了讓人捉摸不透的一麵。顧秉謙現在作為內閣的首輔,身份上是充足主持此次的會商了。

固然現在朝廷裡閹黨幾近能夠做到一手遮天了,但是他們這些人對軍事曉得的卻未幾,以是兵部是獨一一個還能保持著本身觀點的衙門。現在孫承宗跟著東林黨一起倒了,魏忠賢就想把手伸向兵部,隻要將軍權也節製在本身的手上時,他才氣完整節製全部天下。而此次遼東經略的位置就是一個大好的機遇,那邊可有著大明朝最精銳的十多萬人馬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