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座!”劉若宰指了指靠門邊一個木墩。
“除此以外,還需求耕具,耕牛,種子,被服,兵器,鎧甲之類,都是急需,缺一不成。”
沉吟半晌,方纔道:“如果照你這般說,難道須得有堅城一座?精兵千餘?一年時候,能夠得否?”
他雖是兵備道,卻也不如何懂兵――文官又有幾個懂的了?那少數幾個明白人,也多數是紙上談兵之輩。是以董策說的這般誘人,他已經是怦然心動。
劉若宰的麵色已經變得凝重起來。
那是文官對的武將蔑之極矣之頂峰。
董策進了書房,按例是不敢昂首,跪地叩首施禮,口稱拜見大人。
“不錯!顏筋柳骨,有些瘦硬之風骨了,不像個武人。”劉若宰微微一笑,誇了兩句。
他身上鐵甲的雨水滴落下去,在地上很快便是構成一灘水漬,劉若宰瞧了,內心大是不悅,暗罵一聲粗鄙武人。不過畢竟是現在要用的到董策,直至微微皺了皺眉,接著便伸展開來:“起來吧!”
這個動機一冒出來,頓時便是不成停止,董策內心細細的深思著得得勝弊,細節上如何舉止,等約莫有了個端倪的時候,抬眼一看,已經是到了鎮河堡。
而董策這番話,所表現出來的目光之長遠,可說已經達到計謀的高度了。
董策這劄子,是他這三天的時候寫出來的,但是此中之考慮,何止是用了一個月的時候?董策把本身的大抵設法都寫入此中,如何招募流民,如何分派耕地,如何製定規章軌製,乃至是如何征收糧食,如何練兵,如何束縛,都寫在此中。此中之思惟周到處,讓劉若宰暗自讚歎,至於有些別緻的設法,更是讓他也有些嘖嘖稱奇。
董策欠了欠身,道:“上一次大人您讓末將歸去細細考慮,末將不敢或望,特地寫了個劄子,末將之考慮,此中矣!”
“而大石崮,北控邊牆,南接十裡鋪,那片地區,卻正巧是建奴南下之必經之地。建奴要麼是化為小股軍隊,如果那般,天然對各大堡寨冇甚麼威脅。而如果想雄師通過,則必必要拿下大石崮不成!次一來,大石崮足以當正麵之敵,保護身後鎮河堡,二來,如果賊軍硬打,則能夠大石崮吸引賊軍重視力,令集合兵力與四下將其包抄,那麼說不得,便是一場大捷送與大人手中!”
劉若宰細細看去,越看越是驚奇。
計謀目光最高的,能夠倒要算是養匪自重四十年的遼鎮總兵李成梁。
也就是他現在對董策非常高看,如果普通的軍官說出這類話,劉若宰早就嗤之以鼻了。
董策清了清嗓子,把起初和部下們說的大石崮那重重無益之處說了一遍,然後又道:“彆的一個考慮,倒是為的長遠計。”
董策沉聲道:“本年建奴犯境,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隻要建奴不滅,今後另有。此次他們吃了長處,說不得反倒來的更勤奮了。能供韃子犯境的雄師不過就是那麼幾個,東邊兒的像是虎峪口,古北口這些,離著太遠,也不是我們轄區,不消多想。而合適多量韃子犯境的關隘,我們這兒就有一個――得勝堡。”
雨勢又大了起來,董策等人身上的鐵甲給沖刷的纖塵不染,鋼鐵冷硬的寒氣直冒出來,讓人看了便是心中一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