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張麻子的說法和董策本身找的一些書,大抵是能夠得出這些結論的,不過董策也是曉得,很多書上的說法,委實是不敷為信,到時候還是須得實地去看一看纔是。
河東所轄解鹽,初設東場分司於安邑。成祖時,增設西場於解州,尋複並於東。正統六年複置西場分司。弘治二年增置中場分司。洪武時,歲辦短序鹽三十萬四千引。弘治時,增八萬引。萬曆中,又增二十萬引。
董策也很清楚,本身這個外村夫如果俄然到陽和城,去做這等買賣,等候本身的會是甚麼。
山西食鹽三。曰土鹽,出於霍山以北諸府州。曰口鹽,行於沿邊濱河諸廳縣。皆聽民自煎,自販,無關於國計。獨河東池鹽,風水結成,不藉刮淋挹。兩池之天藏,佐三省之民食,曆代設官征榷,利權常操自上。
而董策辦公的時候,白墨便老誠懇實的在那兒坐著,一點兒動靜都不收回來,直讓人感受這屋子內裡冇他這小我。而一旦董策茶水喝的將近冇了,他便是給續上茶水,也不曉得是如何預算出茶水快喝完的。董策悄悄咳嗽一聲,他便是端著痰盂在中間等著了。董策打了個哈欠,他便上來摁脖子揉肩膀。
洪武初,以州治解縣省入。……東有鹽池。西北又有女鹽池。……領縣五。安邑,州東北。……西南有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