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_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三六三 蘇州碼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他想了想,拿起羊毫,取了張紙,在正麵寫了‘〦’‘〧’‘〨’‘〩’四個標記,遞給周仲,問道:“這個熟諳吧?”

董策把那張紙拿返來,又在四個姑蘇碼子的右邊寫了“六七.”四個漢字,然後在後背寫上‘第一殺手隊’‘李狗蛋’。

“有事兒?”董策問道。

聽聞董策來了,倉大使蘇大成和倉副使劉大庫從速迎了出來,給董策施禮。

“拿去吧,讓工坊那邊,遵循這個做牌子,用大毛竹做就成,又便利,又堅固健壯,儲存的時候還長。竹牌半個巴掌大,正麵寫姑蘇碼子,中間寫數字。後背寫體例歸屬,中間寫名字。記得,寫體例歸屬的那兒,留下一些空處來,省的今後擴了軍體例字數多了冇處寫。”

最遲在漢朝,一二三四這類數字漢字就呈現了,並且就是這麼寫的,一向冇變。司馬相如寫給卓文君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萬。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麵。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恰是‘偶然’?因而卓文君回了一封《怨郎詩》……

“放心吧,裁軍是遲早的,不消為這個擔憂。你這小子,學精乖了啊,還曉得拿我的話出來講事兒。”董策瞪了他一眼,周仲企圖被看破,隻好撓頭做粉飾。

董策部下的軍兵,多數出身都不如何樣,能有個端莊名字的,那就算是不錯了。大部分都是狗蛋水生樹根之類的,正如周仲說的,現在人少,還不如何看得出來,等人一多,就要出大費事。

周伯從速應了,道:“年前,我去找趙大會收棉花的時候,與他說過一次,他說四周這些地界兒的鐵匠,都網羅來的全都招來了。d-m剩下的那些,要麼是故鄉難離,要麼是店主還不錯,總有一口飯吃,歸恰是不想來這邊的。他說年後,去大同另有四周那幾個大城去找找問問,那邊兒軍堡多,鐵匠也多,該當是不難找。”

棉花存放在一個很偏僻的院落的正房裡,這內裡積不小,更首要的是起的地基高,比較枯燥,儲存在這裡,能夠有效的製止棉花受潮。

“是。”蘇大成從速應了,兩人親身陪著董策出來。

“現在庫裡有多少斤棉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