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鑄清華_十、江南江北(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茂發氣喘籲籲地坐在帥帳之上,聽到外頭的親兵出去稟告說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和江寧知府率了一千六百餘人去高資煙墩山駐紮,茂發猶可,隻是歎了一口氣,邊上的漳州鎮總兵張國梁忿忿,憤怒地和茂發說道:“向帥!這巡撫大人實在是目無大帥,竟然不告而彆,單獨分兵!”

機遇很快就來了。林鳳平和李開芳被抽調出揚州,組建北伐軍團,留守揚州的是批示曾立昌、陳仕保等將。以後陸建瀛多次出動雄師,終究在承平天國抽調揚州精銳北上救濟的時候,將幾近已經是成為空城的揚州攻陷,承平軍在江北,隻剩下瓜洲一個孤零零的孤城。

“殿臣,你帶著人馬去燕子磯、石埠橋一帶掃蕩一番,不能讓江寧城裡頭的發逆等閒地出城去攻打吉爾杭阿,再派一千人援助給他,固然他是旗人,可大師都是大清的臣子,能幫上一點就是一點。”

“東王九千歲的諭旨隻要一個字,”守將謝錦章在營中調集眾將,“那就是‘守’字!眾將聽令!開挖三道長壕,引入江水,反對清軍打擊;在江麵拉起三道鐵索,反對清軍海軍;長壕內於上中下三洲建營築壘,內裡砌石,內裡積沙,反對炮火,切勿讓清妖的南北兩座大營遙相照應,影響我天國大業!”

“不錯,隻是光陰甚短,瞧不出甚麼來,可惜了,前次如果江北江南大營圍困江寧的時候,兩江有人統轄,安徽江西江寧三地兼顧兼顧,說不得也能留下些發逆的雄師來,那裡能對峙不下,各自退兵呢。”

“不怪他,他也和本帥說了幾次,說煙墩山乃交通要道,的確要派人駐紮,本來我是屬意你去,但是你又是這江南江北大營中可貴的勇將,交戰江寧少不了你,”茂發站了起來,盤跚地走出帥帳,張國梁趕緊上前扶住,“加上我腳傷不便,以往的身先士卒也不能了,皇高低旨告誡說我困守不出,我天然也是無話可說,哎,實在是有力上馬了,”茂發語氣蕭索,透出一種豪傑末路的意味來,三年多來,茂發冇少儘力,也冇少挨攻訐,乃至打單威脅。江南大營的運營狀況,卻並冇有欣欣茂發,反而有江河日下的趨勢。最後的一萬六七千人,走的走,死的死,已經所剩未幾。而茂發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坐鎮城南孝陵衛到七橋甕一帶的茂發,西要打蕪湖,東要顧鎮江,實在是有些應接不暇。

江北大營的統帥,是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瀛。陸建瀛坦白隸提督陳金綬等將,領軍萬餘,駐紮揚州城北,首要目標是堵截承平軍沿運河北上之路,並相機篡奪揚州。禁止承平軍北上,這個目標不難實現,但是要篡奪揚州,陸建瀛是冇有信心的。他的敵手,是天國虎將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早在鹹豐三年六月,他們就已經打下了揚州。在北伐開端之前,揚州由林李二將鎮守,他們能攻善守,在楊秀清的指導下,將揚州城守得如鐵桶普通。林鳳平和李開芳的戰略,還是守險不守城。他們依托城外東虹橋、法海寺、儀征、瓜洲等據點,構築堡壘陣地,構成周到的防備體係。

“是!”

“何況本帥不識字,凡是廷寄都叫旁人宣讀,另有皇上的諭旨,剛開端本帥還覺得無甚麼大礙,現在一瞧,公然不是甚麼功德兒,軍中動靜一瀉千裡,本帥的嚴肅也在皇上的告誡中一落千丈,事已經難以挽回了,眼下也隻要恪守,然後派出船隻和小股步隊騷擾罷了,不過有我在,發逆誰也不敢等閒猖獗!”茂發覆又抖擻了精力,白髮蕭索之間,虎目圓睜,不怒自威的一軍統帥模樣又在這個六十多歲的老將身上閃現了出來,在其位,謀其政。三年多,從廣西算起的話,應當是六年多,與承平天國死搏命磕,對於久曆兵馬的茂發來講,或許算不得甚麼。作為一名職業甲士,直麵戰役,克服敵手,本來就是餬口的首要內容。這一次,也是他報仇雪恥的機遇。碰到有應戰性的敵手,並不是每個甲士都能有這類建功立業的機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