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當名士_306|第 306 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二人吃得珍惜,還找宮人要了食盒,將剩下的菜打包,帶回家與親朋們共沐天恩。

一起從民科自學而生長為當今理學大師的兩位皇親非常高傲,將這車從理唸到技術、從內涵到表麵誇了個遍。

連王子皇孫們都還冇能人手一部的,宮內新製的柴油汽車。

或許在他有生之年,這個天下就有機遇踏入和他宿世一樣的科技期間呢?在如許的根本上生長五百年後,他出世的阿誰期間又會是甚麼樣的?

可惜他綁定的是另一個天下的晉江網,不能跟著本天下科技的進步而進步,讓他有機遇看到將來的模樣了。

以他們的身份,所言幾近都會被門生奉為圭臬,或許一篇文章就會打斷很多人獨立的設想理念,讓這一天下的技術隻能走上他宿世的門路……

……

挺掉隊。

他們在江西拖延很久,回京第一件事就是要進宮謝恩。

送的不可,扔的也不可,不是他給的都不準沾他師弟身上。

戴上濾鏡以後再看阿誰醜醜的火車頭和粗陋的車皮,就感覺顯出了一股重產業的特有的粗暴厚重之美。

分開皇宮時,他們就乘上了禦賜的新車,司機在大鄭門外長街上一起鳴笛而行,引來滿街戀慕。

這本是不年不節,又不當休沐的日子,站外卻已擠滿了驅逐他們的人,將整座站台圍得水泄不通:禮部派了使者相迎;兩家親朋和故交、後輩早早在此等待;另有很多聽著他們的名兒,想親眼看看兩位大師的人簇擁在外……

院長和同業的門生們則清算了很多成品和菌種、實驗器皿,籌辦歸去後持續培養。新種的耐寒雜交稻因是早稻,灌漿期短,此時也到了收成季, 恰好一併將些曬乾的優良籽粒帶回京,來歲便能夠實驗它可否耐受都城的氣候了。

但是這些論文更能讓他們避開很多陷井和彎路,早一步觸到更高的科技。

宋時一手支頤,目光掠過紙上週到如織的考點,看向侃侃議論著五百年後的將來知識的桓淩,回房前心中那點失落垂垂化解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欣喜:

宋時感慨不已,將腰卡在車尾雕欄上,探出身子張望四周的景色。

================

他給師弟做同考官時可未曾這麼難堪可。

門生們逢年過節另有回籍探親的, 兩位教員倒是同時忙著種稻、畫輿圖、製藥, 已稀有年未曾還京。現在動了歸去的動機, 那股戀鄉之情便從心底噴薄而出, 再也壓抑不住了。

這是仗著腿長,腿短的早站不穩了。

兩下依依惜彆,他們先乘劃子去浙江,再換乘大船出海,直奔天津。

宋時跟他姨娘離著老夫人近,撲去摩肩敲背,好言安慰。他拉著老母親的手笑道:“娘彆焦急,我跟桓三哥我們這回真不走了,要待到來歲春闈後呢。”

宋時有些遺憾地想著,披著大氅在院裡散了會兒心。歸去時屋內已燒上了火炕,煙氣將整間屋子烘得暖暖的,桓淩就坐在炕桌上,借動手邊檯燈暖黃的亮光看稿子。

隻靠他這個穿越者供應的圖樣和數據,這裡的學者和工匠就能憑本身的才乾造出柴油機車。

車頭與宋時小時候在遊樂土玩的兒童火車差未幾大小,形狀卻粗糙很多。塗著黑漆的車頭像是一塊粗糙原始的生鐵砸成的,用極粗的鋼條、鋼板緊緊綁在車輪上。車頂豎著一管短煙囪,濃黑的煙柱騰騰而起,被上頭擋雨蓋壓了一壓,向車尾長長地延長出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