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就住樓中間能夠了。”
江一龍耐著性子說:“我們的魚品格不一樣。長沙是多數會,有錢人多,嘴巴刁,吃得出東西的吵嘴。”
謝翠娥和江家兄弟們籌議後,把火焙魚的批發價定在了二十一斤。這個代價他們有賺,但是未幾。他們的主業還是臘魚。
“乾我們這一行的都是薄利多銷,你要給彆個點贏利的空間噻。”
很快,江一龍又見到了熟諳的水陸洲,水陸洲上高出著一座宏偉的雙曲拱橋,連接湘江的東西兩岸。這是長沙第一座跨江大橋,人們稱之為“湘江一橋”。傳聞這座橋是長沙群眾肩挑背扛,大家著力,個人修建起來的,這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群眾大橋”。
“好好好,我看姚老闆也是實在人,我們是第一回合作,就當交個朋友,各退一步五塊五,剛好我明天帶了一批貨來,姚老闆能夠嚐嚐看,如果好賣,我們再談如何樣?”
一千條,比毛紡廠還多很多!那麼一年就是萬多條魚,五六萬塊錢!
俄然,耳邊傳來婉轉的歌聲:
“伢子誒,要買點麼子嘍?天上飛的,地上跑地,水裡遊地,乾的,臘的,我店裡應有儘有啦!”店老闆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一口的長沙話,熱忱開朗。
謝翠娥給他倒了杯茶,“如何樣?”
謝翠娥靠著船舷,婉轉清脆的歌聲順著河水、順著風彷彿也飄到了毛主席的故鄉。
……
“你是頭一返來下河街銷貨吧?你這個魚包裝袋上一冇日期,二冇廠址,三無合格證,一點都不標準,哪個曉得是那裡來的咯?吃出題目了,我找哪個?我們果邊是正端莊經地批發市場,不是你們鄉間趕集,隨隨便便。”
第一批火焙魚製成今後,江一龍給錢福來打了個電話。
“小夥子,來我店裡看下,要麼子嬸子便宜點賣給你。”胖呼呼的大嬸笑容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