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_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些鐮刀都是利用水力鍛錘衝壓成型後,手工開刃、裝刀柄製作完成的。製作工藝略有些粗糙,質量卻冇的話說。為了此次收割大豆能順利完成,執委會臨時集結了男女長幼近四百人,對一千畝大豆停止集合收割。

這是穿越眾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派出據點,執委會向泛博穿越眾征集了據點的稱呼,最後遵循排名將這個據點正式定名為定遠堡。環繞著定遠堡的修建和漁業事情,執委會組建了定遠堡開辟隊。開辟隊體例暫定為:修建隊100人(臨時體例,工期結束後撤回。);新建立的漁業局捕魚隊20人,執委會直屬企業——魚產品加工廠工人60人;定遠堡保護隊25人;廚師3人,大夫1人,船匠1人,練習鐵匠1人,魚網修補工1人,雜工5人;計有217人。

除了衛生防疫局外,穿越眾還建立了一座中間病院。這座病院一樣是民事委員下轄的二級單位,具有包含船醫王遼在內的多名正式表裡科大夫。因為貧乏醫療東西,再加上穿越眾穿越時照顧的部分當代醫藥已經耗損結束,目前這些大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隻能停止一些病情診斷,能起的感化有限。

5月26曰,輪窯在修建隊加班加點輪番施工後終究完工了。這座輪窯實際上年產磚瓦1500萬塊,實際上受限於人力身分,產量不成能那麼高,年產磚瓦大抵在1000萬塊高低。不過這也是極大地減緩了穿越眾修建物質完善的狀況,接下來很多擔擱已久的扶植項目都能夠上馬了。

大豆的發展環境隻能說很普通,在冇有化肥、農家都很少的環境下,一畝地的產量也就五六十斤擺佈。穿越眾們收割大豆根係以上部分,然後在曬場上同一脫粒。大豆的根係因為根瘤菌的感化,能將氛圍中的氮牢固成氨供應給大豆,對於肥田有不成估計的感化,以是此次收割限定隻收割大豆根係以上部位。

“我是冇這本領。”邵立德笑了笑,“你能夠去找馬甲啊,讓他安排人做個水力脫粒機出來,這玩意又不龐大,鐵匠本身敲敲打打都能做出來。”

“現在能夠的糧食來源有哪些?”馬乾祖問道,這個題目確切應當引發正視了。

大豆的收割事情持續了3天,到5月15曰傍晚,1000畝大豆已經全數收成結束。這幾天老天爺很給麵子,除了第一天是陰天外,接下來兩天都是大好天,讓一向擔憂下雨的金科拉悄悄鬆了一口氣。

“如何?你能給我做脫粒機?”金科拉眼睛一亮。

弗朗西斯牧師連蒙帶猜,明白了莫小夕的意義,趕緊批示部下的移民們開端事情。

“哎!妹子們,彆走啊。咱聊會!”劉大焦炙得直頓腳,內心把農業局那幫人的祖宗八輩都罵了一個遍。

“廁所要按期用石灰消毒。”走進移民們居住的板屋區,莫小夕就說道:“白日前後窗戶都要翻開,保持通風。”

“現在糧食題目已經不容忽視了。”這是邵立德的聲音,“我們最後帶過來的麪粉和大米已經耗損近半。接下來如果持續停止移民地話,糧食耗損的速率將大大進步。而接下來一年內我們能夠收成的各種糧食產量限於範圍啟事,是非常有限的。以是我們必須儘快想體例弄到糧食,越多越好。”

莫小夕穿越前是xx醫科大學的大眾衛生專業的在讀研討生,現在她自但是然地擔負起了衛生防疫局的重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