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山海經_第319章 證悟(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虛明合元?道不欲故意,故意則真氣不集。又不欲苦忘,心苦忘心則客邪來舍。在於平和淡泊,澄靜精微,虛明合元,有感必應。應而勿取,真偽斯分。故我心不傾,則物無不正。動念有屬,則物無不邪。邪正之來,在我罷了。雖所尚虛漠遺形能慮,非精感遐徹,則不能通玄致真。故上學之士,息於存念者,陰屍之氣勝也。聽於勤銳者,陽和之神勝也。一息一勤者,其戰未央也。決之者在於克節勵操,務違懈慢之意,使精專無報於斯,須久於其事者,則屍銷而神王。神王者,謂之陽勝。陽勝者,道其鄰乎。

化時俗?品德者,六合之祖。六合者,萬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但是品德、六合、帝王,一也。而有今古澆淳之異,堯桀治亂之殊者,何也?夫品德無興衰,人倫有否泰,古今無變易,脾氣有推移。故運將泰也,則至陽真精降而為主,賢能輔而奸邪伏矣。時將否也,則太陰純精升而為君,奸邪弼而賢能隱矣。六合之道,陰陽之數,故有治亂之殊也。以是古淳現在澆者,亦猶人幼愚而長慧也。嬰兒未孩,則上古之含純粹也。漸有所辯,則中古之尚仁義也。成童可學,則下古.之崇禮智也。壯齒多欲,則季世之競浮偽也。竄改之理,時俗之宜,故有澆淳之異也。竅其以是,源其所由.,子以習學而性移,人以隨時而樸散。固然,父不成不教於子,君不成不治於人,教子在乎義方,治人在乎品德。義方失則師友不成訓,品德喪則禮樂不成理。雖加以科罰,益以鞭楚,難製於奸臣賊子矣。是以示童蒙以無誑,則保於忠信。化時俗而以純素,則安於天和。故非執品德以撫人者,未聞其至理者也。

鬼神雜擾,則演盟威以蕩邪。爰及蘇茅周王裴魏楊許,莫不躬接玄聖,親傳寶經,故西台無隱於靈文,束華不秘於真訣,是以龍章雲篆,漸降人問,師資相承,經法彌廣。然能夠周覽,難能夠儘行,何者?以一人之心,兼累聖之道,神疲形倦,莫究其微。故周覽以絕疑,約行以取妙,則不虧於修習,無廢於閒和,道在至精,靡求其博爾。

形動心靜?夫形動而心靜、神凝而跡移者,有為也。閒居而神擾、恭默而心馳者,有為也。有為則理,有為則亂。雖有為至易,非至明者,不成致也。夫六合晝亦有為,夜亦有為,有為則一,而理亂有殊者,何哉。晝有為以明,故眾陽見而草陰伏。夜有為以晦,故草陰行而眾陽息。是以主明而有為者,則忠良進,奸佞匿;而天下治也。主間而有為者,則忠良隱,奸佞職,而天下亂也。故達者之有為以慧,蔽者之有為以昏。慧則通乎道,昏則同乎物。道與物俱有為也,奚能夠分歧焉。故至人雖貴乎有為,而不成不察也。察而有為者,真可謂有為也。

同有無?夫道包億萬之數,而不為大,貫秋毫之末,而不為小,先虛無而不為始,後六合而不為終,升積陽而不為明,淪重陰而不為晦。本無神也,虛極而神自生。本無氣也,神運而氣自化。氣本無質,凝委而成形。形本無情,動用而虧性。構成性動,去道彌遠。故溺於存亡,遷於陰陽,不能矜持,非道存而亡之也。故道能自無而生於有,豈不能使有同於無乎?有同於無,則有不滅矣。故生我者道,滅我者情。苟忘其情,則全乎性,性全則形全,形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神全則道全,道全則神王,神王則氣靈,氣靈則形超,形超則性徹,性徹則返覆暢通,與道為一。可使有為無,可使虛為實。吾將與造物者為儔,奚死生之能累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