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當皇帝_第11章 南下(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萬大宋海軍將士,帶領兩萬餘囚徒、三萬移民漂洋過海,開端大宋汗青上第一次的官方移民打算,開端第一次的陸地冒險。

林海接著侄子的話,內心不知不覺也是充滿了但願。

這也難怪那些有地的鄉親變賣田產,舉家移民南下了。

不過,他是甲士,甲士以從命為本分。既然是天子的旨意,朝廷的軍令,他就必須履行,並且確保移民的勝利。

趙泰的話,讓李貴恍然大悟。

“將軍,彆如許看我,怪怪的。”

“二叔,甚麼時候才氣到阿誰渤泥?”

“真的嗎?有處地點下雪?”

鎮靜之餘,李貴轉換了話題。

移民到南洋印度洋等外洋諸地,一起吃喝用度全省,三年免賦,一年兩到三熟……

趙泰不滿地瞪了一眼李貴。冇吃過豬肉,最起碼也見過豬跑吧。南非在南半球,去歐洲必須顛末的好望角就在南非,身為海軍書院的學員,這些根基知識應當曉得。

“不是甚麼都要靠武力,要審時度勢。不得已時,則是必須用武力。等我們站穩了腳根,蠶食蠶食,全部婆羅洲還不都是我大宋的。”

“你的地理課是如何學得,這都不曉得?”

趙泰望著海麵入迷,李貴跟著傻傻問了一句。

李貴看著蒼茫湛藍的大海,搖了點頭。

趙泰幽幽說道,眼神裡也儘是向望。

免費供應米鹽,直到能吃飽穿暖,自給自足;

10畝地步,能多耕作多多益善,三年免賦;

南洋墾殖,有大宋駐軍庇護人身安然;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李貴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疇昔兩年以來,大宋海軍氣力敏捷收縮,戰船數量增加,跟著金陵講武堂的軍官,以及大宋海軍書院的見習生插手,海軍練習有素,而大量的火炮在戰船上設備,讓大宋海軍如同脫胎換骨,重獲重生。

供應免費的臨時住屋,直到小我有才氣自建;

海軍書院的見習生李貴,一雙矯捷的眸子,麵龐清秀,皮膚烏黑,典範的浙東本地後生。

10畝地,不要說一年三熟,就是一年兩熟,三年收成下來,也是不得了的一筆收益。

“將軍,這些移民內裡,彷彿以浙東、福建、兩廣百姓居多,反而內河的人要少很多。”

一個黑瘦但眸子矯捷的少年走了過來,向林海問道。

“真不曉得,陛下要這麼多的外洋處所做甚?這些化外之地,和我大宋比起來,的確是……”

林家是福建廣東大姓,分支繁多,有富朱紫家,更有貧門寒戶,林海一家就是後者。

李貴滿臉堆笑,連連點頭。

一年三熟,水源充沛,向本地是大片的原始叢林,隨時隨地能夠砍砍木料製作房屋,四周另有金礦和煤鐵礦,幾近即是無人之地,唾手可得,也成了大宋南洋移民的第一處落腳點。

“到了婆羅洲,先行安設,搭建房屋,安排屯田,我們要去龍門。至於去澳洲,則是乙營賣力,就冇我們的事情了。”

自從客歲春三千大宋海軍將士駐兵占城,一年多以來,海軍戰船在南洋不竭摸索,尋覓有能夠拓殖的處所,婆羅洲中南部,渤泥國和瓜哇國之間,兩邊權勢都冇有涉足的地帶,暖和潮濕,河道浩繁,成了一處合適的挑選。

究竟上,糧食僅夠月餘,稍後會有商船從占城運來糧食。畢竟,比擬大宋,占城間隔婆羅洲要近很多,糧草轉運也便利很多。

公元 1227年,南宋興慶三年,仲夏,南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