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當皇帝_第16章 宗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回陛下,僅宗室俸錢和米代價兩項,泉州府衙每年計出備 14萬貫餘。彆的,南外之官屬與居官宗子之養廉、宗學之養士,每年錢 1萬餘貫、米 1500石,也皆由泉州出備。”

說來講去,自古到今,還不是偷稅漏稅,私運貪汙那些破事。

趙汝適滿頭汗水,一臉的苦笑。

趙汝適是趙宋宗室,又高他兩輩,為官廉潔,趙竑的態度也是暖和很多。

這個趙汝適,身為市舶司主事,彷彿不太稱職。

泉州宗室的餬口用度,除朝廷少量補助外,大部分是由泉州處所財務來承擔。也不曉得,這些出外餬口者有冇有支付餉銀。

蕃漢雜處,膚色服飾說話各彆,公然是天下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繁華如此。

“陛下,泉州外洋貿易昌隆,官府在泉州設立“蕃市”,專賣蕃外商品;“蕃坊”供蕃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後代上學,官府還專門製定了蕃商犯法決罰條。從泉州港解纜的大宋商船,滿載瓷器、絲綢、茶葉等大量商品,運送到外洋各國,再運回香料、藥物等商品。市舶司每年的稅賦可達 160萬貫,可見泉州貿易的昌隆!”

同時,因宋廷難捨泉州舶稅之膏腴,又於建炎三年(1129)十仲春,將宗室 349人遷徙泉州,辦理皇族宗室事件的南外宗正司隨遷,將舊館驛內西側的泉州添差通刺廳改成皇族居住地,南外宗正司司署則是設在泉州古榕巷內的水陸寺中。

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加起來,有 4000人之多,已經是人丁滿滿。

“去南外宗正司再說!”

南宋初期,南外宗正司的趙宋宗室後輩僅 349人,厥後日趨繁衍,至趙竑當政,在院者 1400餘人,外居者 800餘人,加起來已經有 2300人。

趙汝適老臉很不天然,偷偷瞄一眼趙竑,訕訕一笑。

趙汝適在泉州任上,泉州外洋互市貿易正值暢旺。他勤於舶務,遍及打仗外商,並寫成《諸蕃誌》2卷,記錄與泉州有交通貿易乾係的東北亞、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和波斯、麥加、非洲東北沿岸等 58個國度和地區及本國入口貨色 47項。

魏了翁毫不客氣,直接問了出來。

“陛下,臣實在是有磨難言呀!”

世人在大堂坐下,禁軍在外執守,趙竑這纔開口問了起來。

而在南宋中晚期,泉州更是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趙竑皺眉不語,低頭深思。

魏了翁看了看人來人往的港口,忍住不言,和唯唯諾諾的趙汝適等人一起,跟在了趙竑的身後。

站在泉州刺桐港的港口上,看著港口裡檣桅如林、千帆競泊的熱烈氣象,趙竑不由得點頭暗歎。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恰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堪取之於民?”

趙竑一怔,放眼看去,港口上許很多多的海船,彷彿都有大食販子的影子。

趙汝適謹慎翼翼說道,察言觀色。

一年 16萬貫,平攤到 2300人的宗室身上,每人 70貫,每月不到 6貫,不過是和淺顯百姓一樣。大宋皇室報酬之低,或許是曆朝之最。

“趙相公,我還如何傳聞,泉州的香料入口,都是被大食的蕃商節製呀。”

魏了翁捋須,收回了一聲長歎。

能夠說,泉州港的貿易來往環境,他是瞭然於胸,也是最好的領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