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當皇帝_第71章 誓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開禧三年(1207年),吳曦之叛被安定,淮南情勢也漸安穩,金大將仆散揆又病死軍中,情勢對宋無益。但宋廷內主和派開端詭計活動,禮部侍郎史彌遠與皇後楊桂枝勾搭,殺死平章軍國事韓侂冑,宋、金罷兵媾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南宋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

天子如此得六軍戀慕,軍心可用,北伐又焉有不勝利的事理。

“隆興北伐固然草草,但比起開禧北伐,已經是天上人間了。”

隆興北伐,在對金朝的兩場首要的戰役當中,宋孝宗措置恰當,兩戰皆敗。

葛洪的話,引發一陣轟笑和讚歎。

“可惜我東西兩路雄師不在,不然大宋三四十萬銳士集結,千船儘發,萬騎縱橫,該是如何的一番盛況?”

原樞密使、兵部尚書宣繒白髮蒼蒼,但精力還算矍鑠。

“過河!過河!過河!”

好久冇有說話的國丈周家成,笑眯眯插進一句。

“陸兄,令尊昔日有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現在他的孫兒在西北邊軍建功立業,王師本日北伐,你終究能夠告慰令尊了。”

“陛下不先滅金國,會不會養虎為患啊?”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⒇,有淚如……傾。”

“北望中原,江山移異。金人南侵,舉火宵獵,笳鼓悲鳴,幾千年文明之邦淪為犬羊窟穴。朝廷輕易苟安,中原父老巴望光複,熱血男兒報國無門。可惜,張乾湖生不逢時,不能一睹我朝本日之盛舉啊!”

“將士們好!”

葉紹翁二人之言非虛。他的兒子陸元廷貴為一軍主將,也要隨西路雄師北伐,擔當祖父遺誌,可為嘉話。

當日他和薛極其了自保,各自但是掏了足足五萬貫的“貢獻錢”。

劉克莊心有所觸,脫口而出。

“萬歲!萬歲!千萬歲!”

“過河!”

趙竑怒聲吼怒,舉劍高呼。

“確有此事。那是十年前,當時是陛下和楊貴儀同來的,何止百貫,單單是兩塊金鋌,就已經是數百貫之多。可惜他二人,現在已經勞燕分飛了。”

“薛極臨終前,猶安閒問王師何時北伐,念念不忘雄師北上。比擬之下,老夫但是榮幸多了。”

隆興北伐,宋室南渡後的第一次北伐,也是獨一的兩次北伐之一。宋孝宗虎頭蛇尾,草草結束,時為建康留守的張孝祥悲忿之下,做下這一首傳播千古的六州歌頭。

劉克莊點了點頭,心頭也是感慨萬千。

這個時候,他已經不需求再多說甚麼。因為他的話語,已經被一片無休無止的怒喊聲泯冇。

“戴兄,以我大宋本日之國力,金國彈丸之地,如同昔日之西夏,不值一提。陛下此舉,不過是給金國一個舉國而降的機遇罷了。”

戴複古生性樸重,忍不住開口問道。

俄然,“萬歲”聲驚天動地、此起彼伏,正在扳談的世人都是一怔,紛繁打起了精力,向楚州城的方向看去。

開禧北伐,南宋朝廷的第二次北伐。於開禧二年(1206年),由身為平章軍國事的韓侂冑策動,開初宋金各有勝負,宋軍勝少敗多,但宋西路軍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宋降金,局勢倒黴,韓侂冑隻好向金朝乞降,但因金人提出要割下韓侂冑等人的人頭而未果。

兩河規複期近,宣繒的氣度,已經遠遠不比當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