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當皇帝_第108章 東南亞的走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景艦”每一艘都設備有一門口徑320mm的巨炮,實際上能夠等閒洞穿“定遠”級鐵甲艦那堅不成摧的鐵甲堡。固然汗青上“三景艦”設備的這幾門巨炮因為射界太小以及機器毛病的啟事,僅開了幾炮就偃旗息鼓,底子冇能派上用處,但他們實際上還是存在擊沉“定遠”的能夠性的,汗青已經產生了竄改,中日之戰到臨的時候,會產生甚麼樣的事情隻要天曉得。

在這個時空,因為關緒清掀起的胡蝶效應,使得張之洞提早幾年出任了湖廣總督,而跟著海內工貿易的生長和朝廷對近代各兵工廠的大力攙扶,使得本來的湖北槍炮廠生長得非常敏捷,比汗青上提早幾年研製出了漢陽一型步槍。在這內裡不得不說一說張之洞的功績。

光緒十二年(1886年),正值中英緬甸之爭戰事正酣。張之洞因見海內各製造局所造槍支均是新式,仿造英國南夏槍亦分歧用,而當時列強因驚駭獲咎英國。在出口兵器給中國上,都有極大的限定。張之洞在顛末細心研討和扣問中外工匠後。乃“飭令專就曼利夏、新毛瑟兩式講究仿造。”曼利夏指地是奧匈帝國的M1888斯太爾―曼利夏步槍,這型槍是奧天時輕兵器史上一款首要的步槍。其首要長處是團體佈局簡練,質量輕,感化可靠,利用便利,能發射多種槍彈。當然。在利用中也發明瞭很多題目,此中首要地題目有兩個:一是退殼困難;二是槍機易自行活動。這是因為“楔閂體”閉鎖機構是點閉鎖機構,膛壓高時,輕易呈現閉鎖不嚴實的征象。不過,在當時,這一款步槍地團體機能是一流的。

這型步槍是中國自行設想製造的第一種後膛裝無煙火藥連發步槍。首要出產者為位於武漢漢陽之漢陽兵工廠,是以普通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是以從1939年至1944年出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一向到1944年21廠改革中正式步槍,這類步槍在中國前後出產了將近50年。

而新毛瑟張之洞當時指的是毛瑟1884式步槍,不過在研製過程中後改成毛瑟1888式步槍。這型步槍和毛瑟1884式步槍一樣是在毛瑟1871式步槍根本上改進而成。卻不是由毛瑟公司研製,而是由德軍事事委員會研製的。因此又被稱為“委員會式步槍”,這類口徑為7.92毫米。發射無煙火藥槍彈的步槍,有單排垂直盒式彈倉,容彈量5發,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步槍。因為槍管外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汗青上中國曾大量仿造該槍,它與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一起並稱為中國近代地三大名槍。

而現在最大的停滯還是日本,在水兵方麵,不但有“大和”、“武藏”、“葛城”、“九州”四艘超越萬噸的大型戰列艦即將編入序列,日本還從英國采辦了“吉野”號快速裝甲巡洋艦,這艘裝甲厚113mm,能夠輕鬆跑出23節的全鋼質快速裝甲巡洋艦,綜合了穹甲巡洋艦和鐵甲巡洋艦的好處,是這個時候的天下第一快艦,在汗青上它曾經是北洋海軍的惡夢。彆的,另有在法國幫忙下製作的“三景艦”鬆島、嚴島、橋立三艘防護型穹甲巡洋艦,以及日本自行製作的秋津洲號、八重山號和高雄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