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之騎砍風雲_第235章 徐州風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次日,徐州議事廳內世人齊聚。陶謙坐在主位,神采凝重地說道:“諸位,本日調集大師前來,是為商討蕭逸將軍使者前來勸降之事。此乃關乎徐州存亡存亡之大事,望大師各抒己見。”

諸葛瑾早有籌辦,他環顧世人,緩緩說道:“諸位可曾聽聞蕭將軍在司隸之戰後,開倉放糧,佈施哀鴻,安撫百姓。在豫州亦是如此,輕徭薄賦,鼓勵農耕。若不是心胸天下百姓,怎會如此行事?再者,蕭將軍麾下有諸多賢達之士,皆以忠義為本。若將軍失期,豈不是讓天下人嘲笑,又如何能成績大業?”

諸葛瑾微微一笑:“劉備將軍曲解了。蕭將軍之意,是但願天下豪傑能齊聚麾下,共同為百姓謀福祉。將軍若能放下成見,必能成績一番大業。”

到達徐州城後,諸葛瑾遞上名帖,要求麵見陶謙。陶謙聽聞蕭逸派來使者,心中疑慮重重,但還是決定訪問。

劉備點頭:“也隻能如此了。我們這就去見陶謙。”

在徐州的議事廳中,陶謙高坐主位,身邊站著他的親信謀士陳珪。諸葛瑾舉頭挺胸走進大廳,恭敬地施禮道:“鄙人諸葛瑾,拜見陶公。久聞陶公仁德之名,如雷貫耳,本日得見,實乃幸運。”

陶謙看著劉備與諸葛瑾的針鋒相對,心中愈發糾結。他深知這兩人背後所代表的權勢與好處,不管方向哪一方,都能夠激發一場軒然大波。

諸葛瑾早有籌辦,他從懷中取出蕭逸的手劄,遞給陶謙:“陶公,這是蕭將軍的親筆手劄,信中言辭誠心,表達了對陶公的恭敬與誠意。蕭將軍以信義著於天下,絕無虛言。且現在局勢所趨,徐州若單獨抵當,恐難保全。蕭將軍麾下兵強馬壯,謀士如雲,一旦兵戎相見,徐州百姓必將生靈塗炭。陶公忍心看到此等慘狀?”

這時,徐州將領曹豹站出來講道:“諸葛使者,你說蕭逸將軍仁義,如何能信?萬一他隻是為了棍騙徐州,今後懺悔,我等豈不是悔之晚矣。”

陶謙點頭稱是:“珪公所言甚是,就依此辦。明日調集世人議事。”

劉備率先起家,抱拳施禮道:“陶公,劉備覺得徐州有山川之險,且城中糧草充沛,軍民同心。若我等死守,蕭逸軍一定能等閒破城。再者,徐州百姓皆對陶公忠心耿耿,豈會情願歸降彆人。我等應結合周邊誌同道合之士,共同抵抗蕭逸,保徐州一方安寧。”

陶謙接過手劄,細心瀏覽,臉上暴露躊躇之色。此時,陳珪在一旁輕聲說道:“主公,此事需慎重考慮。蕭逸現在權勢漸大,若與之對抗,我徐州恐力有不逮。但歸降之事,亦關乎主公名節與徐州將來,不成倉促決定。”

劉備等人來到陶謙府上,求見陶謙。陶謙聽聞,心中明白他們的來意,但還是訪問了他們。

劉備點頭:“不成魯莽。此舉隻會激憤蕭逸,給徐州帶來冇頂之災。我們需另想體例。”

世人聽了諸葛瑾的話,墮入深思。陶謙心中也在衡量利弊,他深知戰役的殘暴,若能製止烽火,保徐州百姓安然,歸降彷彿也是一個可行之策。但他又擔憂劉備等人的反對,以及蕭逸今後是否真能遵循承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