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看季南山吃完了,又給他要了一碗餛飩,老婆婆去下餛飩,梨花嫂小聲道:“福來茶社,不是二丫婆家開的嗎?不知她家要來甚麼大人物。說到這,前幾天秋白還跟我說呢,說二丫回孃家住了兩天,隨行的另有兩個丫頭一個小廝服侍著,帶了好多禮品返來,桂花看花了眼,每天湊二丫眼皮根柢下去,恨不能去抱抱大腿親親腳麵。”
梨花嫂聽了價,嘖嘖舌鬆了手。
眼瞅著這就八月十五了,中秋佳節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做月餅點心,小孩子們眼巴巴地等著盼著。
那阿婆眯著眼睛想了一會兒道:“今兒個一大早,聽門客說那麼兩句,彷彿是上馬道福來茶社,雇了很多人灑水掃街,傳聞要從陽關城來個大人物,歸正今兒個上馬道那頭,一大早就鬧鬨哄的。”說完又可惜道,“傳聞一人賣力百尺,要潔淨至極才行,每人能得五十文呢!我家老頭子叨叨一早上了,說他如果還年青,準能多賺來這五十文錢。”
梨花嫂捧著碗,嗬嗬地樂了,下巴一抬往桑榆那一表示道:“阿婆看走眼啦,那纔是我們老闆哪。”
桑榆給梨花嫂使了個眼色,看了季南山一眼,梨花嫂從速住了口去喝餛飩湯。季南山新要的餛飩也上來了,正蒸騰著熱氣。季南山轉頭對桑榆道:“如何不說了?該嘮就嘮,看我乾嗎?我早就冇啥設法了,現在如許的日子,富玉麵子,恰是二丫想要的。”
首屈一指的就是大商街,內裡雲集的都是一些大商店,最好的綢緞行,最好的酒樓,最好的裁縫鋪,以及桑榆之前去過的駐顏坊,都是在這條街上。
然後就是小商街,就在大商街往西,一拐彎相鄰的處所。頭一家就是皮料行,實在這皮料行也是個大鋪子,就是最裡頭的生皮加工坊,這味道實在不怎地好,才淪落到了小商街。彆的一些米糧店,瓷器坊,布料行,點心鋪,金飾鋪,藥材鋪,也都在這小商街上。
桑榆三人用過朝飯,推著獨輪車,徑直來到了大商街上,停在了最大的那家裁縫鋪門前。這家鋪子名字很新奇,叫做“羽衣坊”。桑榆最開端聽到梨花嫂提及的時候,還實在迷惑了一陣子,覺得是專門賣雨衣的。現在看了招牌,天然明白了是取“霓裳羽衣”的意義。
見桑榆含笑並不反對,小伴計麻溜地先容道:“姐姐您有眼力,您看的這件是咱店裡新上來的一款,也就一集前才擺上來。這件裙裝款式繁複風雅,固然冇甚麼龐大的花式,但剩在配色,您看這是草綠色吧?實在是各色綠堆疊,繡的是暗針,你看我這麼抖一下,就有些微的色差,這如果穿在身上,一走動就像踢開一池靜水,像有綠光浮動普通。這色彩,夏裡穿,冇彆的,看著就風涼;這料子是錦緞加蠶絲織成的,叫蠶絲緞,柔滑清冷,穿戴溫馨極了,眼下正時髦。這套裙裝有點小貴,本店上貨也未幾,加上這擺出來的另有三套,你要能拿著,一大早剛開張,大吉大利,能給您打個九折。”
桑榆拉著梨花嫂的手進了羽衣坊,立即有小伴計迎了上來號召:“吆,兩位大姐早,挑衣裳?來這邊請,這頭兒都是新上來的格式,隨便挑漸漸看。”
那小伴計聞言也歡暢,利索地趁熱打鐵:“那姐姐您瞧上冇?瞧上我就給您包起來,這裙子原價是三兩銀一套,九折是二兩七百錢,現在買店裡還送一樣質地的蠶絲緞手帕一條。您如果定了,給小店開開張,小的做主送您兩條,您姐倆一人一條,用著多好!那帕子平時也要賣五十錢一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