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君遠沉默了下來。
不過,那些事情,卻不是寧君遲現在要說的了。
寧君遲道:“二哥夙來足智多謀,見微知著,疇前遠在邊疆,尚且會寫信來摸索我二姐待太子如何,太子對二姐是否恭敬。現在,二哥回長安城好久,在長安城裡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更多,想來,有些事情,二哥也並非是完整不曉得的。”
寧君遲卻不會讓寧君遠這般迴避。
“二姐雖有錯誤,但……”寧君遠很有些說不下去。皇後是他的血親不假。乃至不管皇後是嫁了誰,隻要不是皇上,哪小我膽敢容不下皇後,他都能帶著一群親衛打上門去。
六皇子做到了太子所托,心中正歡暢著,就發明假山處,似是有人。
寧君遠這才沉默下來。
很久才龐大的看向寧君遲,道:“二哥覺得,君遲和寧家的其他兒郎分歧,並不喜好上疆場。”
“二哥還是早早勸父親,莫要再如許想了。不然的話,二姐如果賠上了本身的性命,亦未可知。”
至於寧家的人手為何會被清的這麼潔淨……一方麵是皇後做事不謹慎,一方麵當然也是寧家在後宮放的人手並未幾的原因。
太後指了指他,笑道:“哀家如何能不歡暢呢?哀家,”她頓了頓,才持續笑道,“哀家論及才調,不及姑母多已。論及生養,天子並非哀家親生。將來於青史上,怕也隻要寥寥一句棠朱氏。現在太子顧念哀家,讓朝堂上世人對哀家交口獎飾,百姓高呼哀家仁善,將來留在青史上的,另有哀家此舉。哀家豈會不歡暢?”
那邊纔是,他的家。
寧君遠微微肅容。
寧君遠驀地看他。
六皇子大喜,又是作揖又是捶背,把太後哄得樂不成支,愣是把他趕了出去,他這才告彆。
隻是固然甚麼都不曉得,寧君遠顧念姐弟之情,心中還是在踟躇——畢竟,太子即便是再超卓,也並非是後宮之主,並不能對宮中留得人手脫手。
太後聞言哭笑不得,指了指他,道:“哀家道是你這孩子怎的有了餘暇,來哀家這裡逗樂,原是受了太子的拜托,過來求哀家來了。”
寧君遲見寧君遠還在遊移,又加了一句,“二哥莫非忘了,自從幾年前,太子提出,將士閒暇時候,可分作兩隊,相互對戰,以此博取名次時。皇上和太子,就在一步一步,遴選能領兵兵戈的將才。父親向來看重有將才的將士,這幾年來,對他們怕是也頗多培養。如此一來……就是邊疆當真冇有了寧家人,邊疆稍稍亂上三四年,也定能規複安穩。說不得,那些將士裡,還能有幾個脫穎而出,在混亂中成為豪傑。彼時,寧家,又有何用?”
他還小的時候,或許當真覺得,以他的身份,是有才氣爭一爭太子的位置的。
“皇上既饒了她一命,又把十二皇子發配到福建百梵刹,當真剃度為僧,”寧君遠乾巴巴隧道,“顯見是皇上已經獎懲了她,絕了她的念想。隻要太子不要二人的性命。寧家,天然還是站在太子這邊的。隻是這些,和太子讓父親、君榆返來有何乾係?”
一起上的艱钜險阻,傷害重重,竟是不必去想,都能猜獲得。
對天元帝來講,他的後宮妃嬪,本就比先帝的妃嬪要少了一半,現在他因身材原因,又鮮少臨幸妃嬪,就是臨幸,也隻臨幸跟了他數年的妃嬪。宮中放出一部分宮女寺人,對天元帝來講,既能夠減少宮中支出,又能造福百姓,這等事情,他天然情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