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之。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令樊噲止定代地。立兄劉仲為代王。
仲春,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長樂宮成,丞相已下徙治長安。
九年,趙相貫高檔事發覺,夷三族。廢趙王敖為宣平侯。是歲,徙貴族楚昭、屈、景、懷、齊田氏關中。
後十餘日,封韓信為淮陰侯,分其地為二國。高祖曰將軍劉賈數有功,覺得荊王,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子肥為齊王,王七十餘城,民能齊言者皆屬齊。乃論功,與諸列侯剖符行封。徙韓王信太原。
四年,項羽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若漢應戰,慎勿與戰,無令得東罷了。我十五日必然梁地,複從將軍。”乃行擊陳留、外黃、睢陽,下之。漢果數挑楚軍,楚軍不出,令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儘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羽至,儘走險阻。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以是有天下者何?項氏之以是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命令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克服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以是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當中,決勝於千裡以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度,撫百姓,給餽饟,不斷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以是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覺得我擒也。”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陽,諸侯皆臣屬。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令盧綰、劉賈圍之,不下。數月而降,殺之雒陽。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分也?”蕭何曰:“天下方不決,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絢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
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利幾者,項氏之將。項氏敗,利幾為陳公,不隨項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潁川。高祖至雒陽,舉通侯籍召之,而利幾恐,故反。
天子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民風,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仍舊。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天子在後,絳侯、柴將軍在天子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倒黴,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倒黴,淮陰侯複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覺得漢儘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死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穀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