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錦繡佳妻_第12章 月20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劫衛取陽晉,則趙不南,趙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毋危不成得也。秦折韓而攻梁,韓怯於秦,秦韓為一,梁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華與張儀圍蒲陽,降之。儀因言秦複與魏,而使公子繇質於魏。儀因說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成以無禮。”魏因入上郡、少梁,謝秦惠王。惠王乃以張儀為相,改名少梁曰夏陽。

“凡天下彊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邦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秦下甲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梁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少可托,說一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搤腕橫眉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人主賢其辯而牽其說,豈得無眩哉。

其後二年,使與齊、楚之相會齧桑。東還而免相,相魏覺得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魏王不肯聽儀。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複陰厚張儀益甚。張儀慚,無以歸報。留魏四歲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張儀複說哀王,哀王不聽。於是張儀陰令秦伐魏。魏與秦戰,敗。

“臣聞之,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原大王覈定計議,且賜骸骨辟魏。”

來歲,齊又來敗魏於觀津。秦複欲攻魏,先敗韓申差軍,斬首八萬,諸侯震恐。而張儀複說魏王曰:“魏處所不至千裡,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諸侯四通輻湊,知名山大川之限。從鄭至梁二百餘裡,車馳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萬。梁之陣勢,固疆場也。梁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分歧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雖有富大之名而實空虛;其卒雖多,但是輕走易北,不能堅戰。悉梁之兵南麵而伐楚,勝之必矣。割楚而益梁,虧楚而適秦,嫁禍安國,此善事也。大王不聽臣,秦下甲士而東伐,雖欲事秦,不成得矣。

惠王曰:“善,寡人請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貶蜀王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以益彊,豐富,輕諸侯。

“且夫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應戰,粟不如者勿與耐久。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利用於秦者,乃令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此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繁華子,子不敷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發得故交,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