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_第二百六十二章 複我漢衣冠(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惡法逼人,本來漸趨安靜的江南地區,頓時如水入沸油般四周暴散起抵擋的狂潮。一六四五年六月,清廷再次傳諭:“近者一月,遠者三月,各取剃髮歸順。”這使得剃髮成了絕對號令。如此蠻橫的“留髮不留頭”,激發了江南漢族群眾的激烈抵擋。從姑蘇開端,抗爭狂潮波延而起,常熟、太倉、嘉定、崑山、江陰、嘉興、鬆江,到處義旗,大家思憤。清軍王爺多鐸大肆彈壓,江南勝地,頓時血流成河。

努爾哈赤建後金稱汗後,逼迫被占據區漢人和投降的漢人必須剃髮,以是,剃或不剃,成為一種政治性標記。漢人隻要剃頭,就免死收降,不然砍頭。朝鮮《李朝實錄》中記錄。後金軍占據遼陽後,本地漢民成千上萬不肯剃頭為虜。自投鴨綠江而死。而當時本地,因為明清方麵的拉鋸戰,剃髮漢民又常被明軍殺死,割頭後冒充滿人首級去“報功”。皮島的毛文龍當時就殺了很多剃髮的漢人,拿其首級嚮明廷邀賞。

曾經已經忘記的事情現在再次激烈的浮上心頭,腦袋內裡一遍又一遍的閃現出當年剃髮換衣的景象。固然清廷下達剃髮令之時,本身方纔出世不久,但是這二十來年的生長,也聽了很多,看了很多。連絡本身後代二十幾年的經曆,更加的對這腦後的款項尾巴感到討厭起來,就連身上這套錦衣也感覺萬分不舒暢。

皇太極繼位後,殺人方麵有所收斂,但對剃髮則要求更嚴。唯一例外的是,朝鮮因為向滿清投降早,作為一種特彆禮遇,皇太極對這個附庸國表示廣大:冠履不易,能夠免剃。清軍初入關,占據北京後不久,即公佈剃髮令。因為吳三桂等明朝降官勸說,加上北京及四周地區群眾抵擋連連,多爾袞不得不收回成命,但是他對率先剃髮的明朝兵部侍郎金之俊等人,還是表示出特彆的信賴。以是,清軍入據北京後,好長時候內,明朝舊官變成清朝官員,仍舊身穿明服,冠裳不改。

順治當時才方纔七歲,全權大事全數由攝政王多爾袞一人說了算。多爾袞等人本來就是蠻族脾氣,被孫之獬這一陰激,深覺其言甚是有理。回想汗青,自發得遼、金兩朝是因為“漢化”終究導致了皇族的低沉。孫之獬的進言,恰好挑起多爾袞的警戒之心,想先從情勢上消弭“漢化”的潛伏傷害,先動手為強,先給全部漢人來個“滿化”,逼迫剃髮!

清朝剃髮,也並非是在入關後才實施的。滿洲族為女真人的一個支係,是為建州女真。早在宋朝。金國人就剃髮。高壓逼迫占據區的漢人剃髮。一一二九年(宋建炎三年。金天會七年),當時的金太宗就下過如許的倔強號令:“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 滿洲族人幾百年髮型一向冇變,滿族男人普通是將頭頂中間一撮如錢大之頭髮留長,結成辮子,其他四周發皆剃光,以是稱為“款項鼠尾”。普通來講。滿族人隻要“國喪”和“父丁憂”內百日不剃,平時,除中間一小撮外,四周頭髮不能留蓄。

不過,報應真敏捷。一六四八年春季,因為受人財帛賣官,孫之獬受彈劾,被奪職遣還故鄉淄川。天道好還,這老賊剛好趕上山東謝遷等人叛逆。義兵攻入淄川城,孫之獬一家高低男女老幼百口被氣憤的公眾一併殺死,“皆備極淫慘以斃”。孫之獬本人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被押期間,五毒備下,義兵百姓在他頭皮上戮滿細洞,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髮”。最後,把他的一張臭嘴用大針密密縫起,然後把老賊支解碎割而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