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_73.第 73 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阿彌,彆人不可,你卻能夠一試。”

不但如此,他還親身尋到了當時藏在密室當中的高洛神,派親兵護送她到了安然的處所,直到兵變結束以後,送她回了建康。

***

高洛神被她提示了,細想起來,確切還是有些印象。

當時許氏叛軍在後窮追不捨,慌亂中,她乘坐的馬車翻下了山道,因受傷行動不便,怕扳連了帝後,便自請分道。

“阿姐,你必是曲解了。我和大司馬素昧平生,宣城之前,連麵都未曾見過,回建康後,也再無來往,他又怎會對我故意?何況我記得清清楚楚,當日解了宣城之困,他尋到我時,不過隻交代了幾句,涓滴無越禮之處,不但話未多說一句,他乃至也未多看我一眼,又何來的彆有用心?”

就在城中糧草不繼,守軍失誌,城池岌岌可危之時,李穆從天而降,親身領兵前來,解了圍城之困。

高雍容淺笑。

高雍容盯著本身的mm,一字一字地說道。

兩年之前,時任兗州刺史、鎮軍大將軍的李穆去往淮北,預備彆人生中第四次,也是打算最大範圍的一次北伐行動。世代刺於荊州的門閥許氏,趁機策動了兵變。

“甚麼?阿姐你已經對他說了?你怎不先奉告於我?”

晉江文學城歡迎您  李穆, 字敬臣, 祖上曾為弘農郡守,因累世積功,被封郡公。

這些年來,向她求婚的人絡繹不斷,高家之人,卻從不逼迫於她。

高雍容的話,令高洛神感到有些尷尬,點頭。

高洛神再次大吃了一驚。

李穆取而代之,官居大司馬,封都督表裡軍事,錄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權勢達到了人臣所能企及的顛峰。

“宣城並非兵家要地,便是臨時失了,於平亂大局也無大礙。當時他剛從江北領兵南歸,不去解最要緊的建康之困,卻先去救了宣城,過後還親身入城尋你。他已年過三旬,我卻聽聞,他從未娶妻。說他對你彆有用心,不為過吧?”

高洛神終究回過了神,說道。

當年,蕭珣繼位為帝,高雍容升為太後,大虞終究得以規複了穩定。

叛兵不久就攻占了建康。為避兵鋒,高洛神的姐夫,當時的太康帝被迫出走台城(注:特指東晉至南朝期間百官辦公和皇宮的地點地,位於都城建康城內,本文架空,借用)。驚憤加上恐憂,不久便抱病身亡。李穆聞訊,停息北伐大計,領軍趕回。在安定了許氏兵變以後,接回了流亡在外的皇後高雍容和四歲的皇太子蕭珣。

李穆祖上,便如此一邊以一己之力,佑著一方安寧, 一邊盼著王師北上, 光複中原。

李穆祖父歸鄉以後,製作塢堡, 收留無處可去的流民,組建部曲, 對抗著胡兵和盜匪的襲擾。權勢最大的時候,曾生長到部曲近萬。

神州陸沉、大虞皇室南渡之時,李氏祖上不肯隨流南渡, 舉家遷回了本籍地點的淮北盱眙。

但是,在苦苦死守了幾十年後, 期盼中的王師遲遲不見蹤跡, 而跟著北方羯政權的建立, 李氏塢堡,終也孤掌難鳴,不成製止地走向了式微。

昔日那些把握朝政,後輩弟子遍及各處,權勢足以和皇室分庭抗禮的門閥士族,在此次兵變過後,遭到了李穆的無情洗濯。

北伐大業,可謂半成,他亦是以,名震天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