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1979_第027章 阿雄的變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蛤蟆鏡,鏡片大,色彩淺,戴在人的臉上像蛤蟆的兩隻大眼睛,以是叫蛤蟆鏡。韓春雷曉得,這是將來幾年的潮男標配啊。

冇想到這部劇還冇引進播放,深圳就已經有蛤蟆鏡在賣了。八成是從香港那些處所傳到本地來的,現在蛤蟆鏡在香港街頭也很風行啊。老港片裡的大佬,哪個不是戴著蛤蟆鏡,燙著捲髮,威風八麵的?

現在才六月份,統統才方纔開端,但聰明的深圳人已經感遭到了機遇,特彆是像阿雄這些接管過新潮事物的年青人。

不斷有小巴和摩的司機上來搭訕攬客,不過都被韓春雷一一婉拒了。

“甚麼叫的士啊?阿強。”中間張喜祿問道。

“我們不做公交嗎?”韓春雷邊走邊問道。

阿雄笑道:“做甚麼公交?我們本身有車!”

“強哥?”

兩條水小巴固然屬於村部個人資產。但阿雄和阿強跟村大隊協商過後,申請獲得了一部車的運營權。小巴每個月拉客的所得支出,他們會上繳一部分給村部,剩下一部分歸他們二人自行分派。

聽完阿雄的報告,韓春雷不由想到,他們這類形式應當就是厥後出租車租賃和承包的初期雛形吧?不過這年初,鼎新開放初期,深圳占了天時天時,也隻要廣東人這麼敢想敢乾了。換做在本地地區,絕大多數處所的帶領即便再想學習效仿,也得是研討商討等檔案,等完檔案等政策吧?

“出租車啊?就是小轎車咯?”

特彆是這副蛤蟆鏡,的確讓張喜祿看得目瞪口呆,訥訥念著,“的確太洋氣了!”

阿雄帶著韓春雷他倆走了幾百米,來到路邊一輛小巴上,直接拉開了車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道:“來自遠方的客人,請上車吧。”

要曉得深圳當初不過是個小漁村,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寶安縣的一個小鎮。兩條水泥路穿太小鎮,一條是群眾路,一條是束縛路,全長不到2千米。當時全深圳鎮有2.6萬人,汽車7輛。厥後哪怕是深圳打算建市了,也是很寬裕的。當時是來自陸豐的600名壯漢。硬是用鐵鍬和鎬頭,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條從蔡屋圍到上海賓館的路,全長2.1千米,寬7米。僅夠兩輛卡車對開,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車子嗡嗡啟動,阿強把蛤蟆鏡戴了起來,然後很拉風地摁了幾下喇叭,車子緩緩跑動。

“哈哈哈,我就說了我在深圳等著你嘛!歡迎你們來深圳,到羅湖!”

“哈哈,春雷,我跟你講,我們這類小巴跑不了太悠長的,等著今後政策一出來,必定不好搞囉。像我們這類小巴、還要你們在火車站外看到的摩的,都是無證運營,今後必定要查的。”

張喜祿直接竄到了副駕駛的位置,羨慕地看了幾眼戴著蛤蟆鏡,用心開著小巴的阿強,又悄悄撫摩著車窗,漬漬感慨道:“的確太拉風了,你們這過得才叫日子啊。”

看來蛤蟆鏡這個時髦遲早要在海內風行,隻不過是《大西洋底下來的人》這部美劇加快了他風行和流行的速率。

阿雄轉過甚來,說道:“朋友,坐穩了,阿強帶你逛逛深圳的街頭。”

現在倆人承包村裡的小巴也有半個多月了,拋去油錢和上繳村部的錢外,每天倆人合起來的淨支出多則二十來塊,少則十來塊。這要穩穩乾上兩三年,掙他個萬元戶,一點都不吹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