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荀彧倒是堅辭不受,言一臣不成事二主,身為唐國臣子,為盟國出運營策當仁不讓,但官職就不必再給了。
劉備口若懸河滾滾不斷,但方離聽得卻冇有半點不耐煩,反而精力越來越集合,直感覺還好問了這麼一句。
楚國東西邊疆墮入苦戰,唐國這方卻一起凱歌。
“韓國雖小但不弱,主公可步步蠶食緩緩圖之,待把晉地完整消化,再打韓國的主張。”
這話哪是在抱怨,明顯就是在誇耀,但偏生聽得尉繚心中酸澀。
方離不置可否,世人邁進城中,放眼望去處處都是乾得熱火朝天汗流浹背的民夫,看起來各處工事停頓都很順利,不由奇道:“孟德,你不是把唐人給征召到王官了吧?這些民夫如何如此熱忱高漲?”
荀彧但笑不語,帶著子馮蓋印劃印的盟約踏上了返回唐國的路程。
魏國戰事結束的同時,宋國也已經拿到天子令諭,結合有了新國君的鄭國滅了陳、蔡兩國,國土人丁增加一倍不足,也步入了有資格放眼天下的強國之列。
劉備也學著方離的模樣當場坐下,聞言想也不想:
揮揮手回絕了劉備聘請世人進粗陋的城守府的行動,方離一點冇被迷魂湯灌暈,斜眼道:“彆給寡人說這些虛的,誠懇說,你承諾了他們甚麼?”
“敵軍?”方離皺緊眉頭,漸漸放下又舉了半截的馬鞭,“離此處比來的隻要...你是說趙軍?”
“魏國名存實亡,主公可留著魏公,作為唐趙兩國的緩衝地帶。”
王官這座小城不久前才接受過唐軍的肆掠,城防還未重整,詭諸便又到處征調雄師伐少梁,王官的重修就又停滯了下來,現在呈現在方離麵前的,就隻要遍及四周的唐虎帳帳和各種殘垣斷壁。
這兩相對比,方離氣度之寬廣立即就表現了出來,在被魏斯再三折騰以後,尉繚對魏國的虔誠本就不剩下幾分,此時唐公近在麵前,不免就有了良禽擇木而棲的心機,恭維的話也竭誠了幾分。
此次重新領兵作戰,傳聞還是方離點名讓他領兵,這才被魏斯從府中提溜出來,有了重新帶兵的機遇。
曹操一起雄師早在十一月中旬便已再次兵臨曲沃城下,也采納了圍而不攻的戰略,分兵蠶食晉國其他的城池。
見方離彷彿動了真火,劉備也收了那副嬉皮笑容的模樣,抱拳道:“臣私傳君令乃是大罪,請主公懲罰!但王官地處兵家必爭之地,且易攻難守,為防滅晉以後敵軍趁著我大唐還冇消化潔淨來攻,臣覺得不管是儘快光複民氣抑或是修整城池都是告急之事,這才自作主張,請主公明鑒!”
尉繚在頓時拱手恭維:“唐公麾下名將如雲,外臣佩服!”
唐國的將領在外領兵作戰,不回援都城也好,自作主張突襲也罷,隻如果然心為了唐國,且成果是好的,方離普通都不會究查,最多過後罵一頓。
此時一人掛多國相印,或同時在數國為官的事多有產生,在世人眼中再平常不過,比如方離就曾以唐國的官職交好韓非和吳起,兩人也是欣然接管。
“宋國與我大唐之間隔有趙國,又與衛國、吳國相鄰,和魯國也是牴觸不竭,四周都是勁敵,天然會樂意與我大唐交好,楚國、魯國也是同理,特彆是楚國,隻要秦吳還在不竭找費事,楚王就不會放棄主公這個強勢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