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途_三百零五 天下一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兩年以後,吳起、諸葛亮、曹操三路合圍齊國都城臨淄,齊國滅亡。

楚王熊侶撲滅楚宮自焚,楚國滅亡。

顛末新一輪擴大,方離統治的大唐已經具有八百萬人丁,帶甲五十萬,武將如雲,謀士如林,從氣力上超越了東齊與西秦,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強國。

天下唐國已占有一半,方離命吳起、孫武、諸葛亮、曹操、周瑜、陸遜、廉頗、李牧、樂毅等人分路反擊,同時與齊、秦兩國開戰。

勁敵不複存在,方離終究能夠鬆一口氣,帶領大唐的文武初創了一個承平亂世,使得大唐國泰民安,歌舞昇平,路不拾遺,海晏河清。

仰仗呂布、孫策、典韋、張遼等人的戮力死戰,依托賈詡、法正等謀士的出運營策,方離帶領十萬唐軍曆經六個月的時候安定了西方的義渠、白狄、匈奴等少數民族,將大唐的版圖延長至厥後的甘肅天水一帶,對強秦構成了半包抄的態勢。

文官方麵,唐國具有荀彧、蘇秦、公孫衍、賈詡、龐統、法正、魯肅、郭嘉、程昱、徐庶等頂級文官,可謂星光熠熠,人才濟濟。

秦將王翦、蒙恬曆經兩年的征討,前後滅亡巴蜀二國,繼而帶領三十萬秦軍順著長江,水陸齊下,直搗楚國都城郢。

就在四海昇平,百姓樂業之時,方離卻如坐鍼氈,派出大量的標兵刺探北方大陸的動靜……

秦吳大戰兩年,秦軍得勝,伍子胥戰死,王翦、蒙恬兵鋒直指姑蘇,吳王闔侶一怒之宣佈投降唐國,並多次上書發起方離即位做天子。

秦國滅楚後氣力大增,人丁擴大到一千兩百萬,兵力七十萬,再次超越了唐國。

為體味洛陽之圍,方離帶領孫策、呂布、典韋、張遼、賈詡、法正、龐統等文武統帥十五萬馬步異化軍團由西北方向打擊秦都鹹陽,逼迫白起退兵保衛都城,洛陽之圍暫解。

項梁接到手劄後敏捷退兵,卻在撤退途中再次中了白起的埋伏,項梁戰死疆場,楚軍死傷過半。靠著項羽的衝鋒,帶領三萬楚軍幸運突圍。

收成了一波功勞點以後,方離再次呼喚到了陸遜、薑維、鄧艾、黃忠、李儒、陳宮等謀臣虎將,使得唐國氣力更盛。

顛末一年的征討,唐國前後剪滅韓、魏、衛、宋等國,使得國力大幅晉升,人丁超越一千五百萬,兵力超越一百萬。

趁著秦吳大戰之際,方離遣使與秦國媾和,然後敏捷兵分三路打擊中原的韓、衛、宋以及苟延殘喘的魏國餘黨。

但呂布所說的雪山並冇有再次呈現,更遑提雪山熔化後異國鐵蹄入侵,這讓方離有些思疑呂布是不是趕上了桃花源記中描述的詭異事情,或者是鬥轉星移,這時空又產生了龐大竄改。

局勢漸去的韓國倒向秦國,結合宋、衛兩國構成了一支十五萬人的聯軍,在新野阻擊項羽,使之不能返回郢都援楚。

作為秦國的聯盟,十萬吳軍也在伍子胥、孫武的帶領下由東向西打擊楚國,使得最早稱王的大楚“四周楚歌”,危在朝夕。

就在方離西征之際,白起率三十萬秦軍攻破洛陽,意欲挾持周天子。

危急關頭,幸虧周瑜帶領趙雲、張飛、甘寧、徐盛、黃蓋等人提兵十萬分水陸來援,才讓楚軍不至於全軍淹冇,剩下八萬餘人由項梁、項羽叔侄統帥,臨時憑藉於唐國,屯兵洛陽四周。

寢食難安的楚王熊侶一麵修書召回項梁、項羽叔侄統帥的殘兵剩將,一麵遣使向大唐求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