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途_一百零七 遠交近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寡人決定冊封趙雲為蕩寇將軍,張遼為破虜將軍,顏良為橫野將軍,英布為鷹揚將軍,麴義為虎威將軍,回祿為巾幗將軍。”

方離和周瑜籌議一番,決定調派審配、紀靈、廖化率一萬五千兵馬北上平陸,援助火線物質,若火線戰事吃緊,隨時馳援。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硬,拿人家的手短”,方離信賴隻要吳起和韓非接管了官職,今後定然會設法保護唐國的好處,凡是兩國有牴觸之處,必然會極力調停,化兵戈為財寶。

魯國現在具有兩百八十萬人丁,算得上中遊偏上,軍隊也有十五萬,與燕國、韓國、吳國兵力相稱,倘若換了普通的敵手,就算是晉國也要衡量衡量魯國的分量。

韓非躊躇了半晌,終究點頭承諾下來:“既然如此,非恭敬不如從命!”

而馬岱、廖化、紀靈、徐盛、曹性、典韋等人因為插手的時候尚短,軍功也冇有立下多少,天然不能享用趙雲、張遼等人的報酬,除了徐盛、曹性與典韋被冊封為牙門將軍以外,其彆人全都被拜為偏將。

比擬於痛快接管的吳起,韓非則顯得謹慎了很多,作揖見禮道:“多謝唐公厚愛,固然現在一身擔負多國官職的大有人在,但我們韓國還冇有此例,非必須歸去叨教主公後才氣決定是否接管。”

周瑜命令翻開庫府,全數發給兵器、甲冑,並勒令四將嚴格練習,嚴厲軍紀,不得懶惰,如有人膽敢冒犯軍紀,定然從嚴措置。

方離返回太極宮後召來陳登,把周王姬鄭垂涎已久的“天尊璧”交給他,命陳登帶領百十名侍從馬上解纜趕往洛陽朝拜周王,極力圖奪周天子的承認。

魯國打不過齊國,隻好另結強援,顛末量年的交際儘力,魯國與齊國結成了聯盟,楚國也多次派軍隊幫忙魯國抵抗齊國的打擊。而恰是因為唐國和楚國乾係不錯,再加上吳起的建議,以是魯公姬申纔派吳起出使滎陽,與唐國結為盟友。

但在吳起看來,既然與齊國這個惡霸毗鄰,魯國不管如何都生長不起來了,以是這纔在內心深處有了跳槽的設法,隻是還冇有找到契機罷了。既然現在方離主動授予官職,吳起便安然接管,不去考慮有甚麼負麵影響,歸副本身另有後路可走。

除了英布、麴義不在場,趙雲、張遼、顏良、回祿齊刷刷的出列謝恩,特彆是回祿以女人之身站在朝堂之上更是格外顯眼。

剩下的三萬五千兵馬全數集結在滎陽城外,由趙雲、馬岱、徐盛、曹性四將日夜練習,進步將士們的戰役才氣與軍事素養。

方離在周瑜、荀彧的伴隨下站在滎陽城頭,望著城外連綴的營帳,聽著校場沸騰的殺聲,看著熱火朝天的練習場麵,不由得遲疑滿誌:“我大唐現在看起來蒸蒸日上,是時候派陳元龍出使洛陽,爭奪周王的承認了。”

冊封完了文武百官,方離還得拉攏一下民氣,當朝宣佈把百姓的賦稅減免一半,並持續三年。今後若征用勞役,也能夠遵循工期折算成賦稅。並大赦唐國境內的囚徒,除了十惡不赦之人,其他全數開釋出來參軍,將功贖罪。

起首,就是魯國有一個強大的仇敵,並且是當世最強的諸侯。歸正在當世天下人的眼裡,東麵的齊國比西麵的秦國還要強大,還要可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