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到崖山_李璮叛亂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6月4日,南宋朝廷撥銀5萬兩,犒賞李璮軍隊。並派青陽夢炎率兵救濟。但青陽夢炎剛到山東,就因害怕蒙古而不敢再進。

而同時,王文統遣其子王堯與李璮通謀的事情也被揭暴露來。王文統父子皆被正法。忽必烈到現在才追思起竇默當初的諫言“曩言王文統不成用,惟竇漢卿一人。若再有一二人言之,朕寧不之思耶”命令召竇默回京師。

閬、蓬等路都元帥汪良臣上奏:垂釣山險毫不成攻,可就近在其北不到30千米的武勝築城,忽必烈從之。

本年,蒙古成都經略使劉嶷卒,其子劉元振繼任。

本月,蒙古江淮多數督李璮子承父業,掀起了一場範圍比其父李全之亂更大的兵變!李璮久萌異誌,30餘年間他向曆任蒙古大汗上奏了數十件事,都是用以虛聲恫喝蒙古。以使曆任大汗都不竭的替他修城增兵。同時他的嶽父王文統此時又深受忽必烈信賴,官居宰相、大權獨攬。李璮與王文統裡應外合,隻要機會一到。便策動兵變!

4日,忽必烈命令設立河南、山東統軍司。東自亳州、西至鈞州,諸萬戶隸河南。西自宿州、東至寧海州,諸萬戶隸山東。5日,忽必烈命令設立十路宣慰司,以趙瑨等報酬之。26日,忽必烈下詔“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統攝”

本月,賈似道的大仇敵、前輔弼吳潛伏廣南東路的循州暴卒。

24日,忽必烈命王鶚調集廷臣撰寫史事,王鶚上奏要求:以先朝事蹟先錄付史館。

本月,楊大淵入覲,忽必烈封其為東川都元帥,命與征南都元帥奇徹共同辦理東川。楊大淵回到東川後,在渠江之邊、潼川府路的渠州築起虎嘯城,北麵就是由南宋節製的利州東路蓬州的大良城。

22日,忽必烈設立中書擺佈部,分總碎務,任命回紇人阿合馬總領,併兼諸路都轉運使,專理財賦。繼王文統以後,一更大的奸臣、贓官阿合馬仗著忽必烈的寵任,登上了汗青舞台!

17日,蒙古鞏昌總使汪惟正在原南宋利州東路的漕司治所利州屯田。

5月3日,宋將夏貴光複原金國南京路宿州的蘄縣,殺蒙古萬戶李義、千戶張好古。

10月7日,忽必烈命令製止諸王、使臣、軍隊恃勢擾民。

忽必烈更乘安定李璮兵變的機遇,在打敗阿裡不哥、坐穩了大汗寶座以後,加快了政治鼎新的法度。首要辦法包含:1減弱私家權勢。除本人外,其兄弟子侄的官職一概奪職。同時除真定董氏外。其他處所軍權全數收回中心。固然厥後在滅南宋的戰役中,史、張等人又彆離擔負將軍,但軍隊已不再是他們本身的親信。2嚴格履行處所上兵、民分治的軌製。3打消世襲製。4將軍不獨占兵權。5設立萬戶府監督軍隊、以宿衛監督漢人軍隊。6打消漢人官僚的封地。7重用蒙前人與回回人。

李璮之變,給蒙古統治者敲響了警鐘,更是大大加深了他們的民族猜忌情感!這事要從成吉思汗攻金提及。當時,蒙古統治者要征服金國,在中原地區建立悠長安定的統治,就不能不依托中原地主階層的力量。木華黎受命專征中原後。更重視對漢人地主武裝的爭奪,封了很多世襲的漢人間侯。如真定史天澤、西京劉黑馬、順天張柔、濟南張榮、東平嚴實、大名王珍、河東李守賢、鞏昌汪世顯、太原郝和尚拔都、益都李璮等大大小小40多個盤據一方的權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