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到崖山_泰山封禪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這下子趙恒真是又恨又煩,寇準你莫非忘了當年曹彬是因甚麼倒的黴?竟然有樣學樣!是可忍孰不成忍,趙恒的反應是一邊向朝臣們嘲笑“寇準好拉攏民氣,博取高名。你們看,這事就是證據”一邊給寇準回了個批條:你有錢,你付帳,朝廷不認,本身掏腰包吧!

25日祭地大典,趙恒在社首山,完成了和明天祭天大典差未幾的一整套流程…

按說東封泰山至此應美滿結束了,可趙恒不這麼想——我們的傳統是六合人三才合一。你們說:下一步該做甚麼了?

7日,命王旦、馮拯、趙安仁3位宰相分撰玉牒、玉冊文。

天子派孫奭去遼國,告訴他的好弟弟及蕭叔母,我這是要去山東地界“祭天”可不是第三次禦駕親征啊!盟國不必駭怪…

不知是不是皇天後土保佑、孔賢人賜福了,12月11日,遼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57歲的蕭綽蕭太後病死。39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終究‘長大成人’開端親政了…

11月1日,天子來到孔夫子的故鄉親身祭拜,並給白叟家加官進爵“玄聖文宣王”但估計趙恒本人是非常不爽的。因孔子的文宣王稱呼早就有了,再封也表現不出大宋官家曾到此一遊。趙恒本意是要封孔聖報酬“帝”但宋朝有太多懂行的高人了,他們說孔子平生都自認是周朝的臣民,大周最高的是王如周文王、周武王,乃至連孔子畢生偶像姬旦也不過是周公,如孔子為帝,的確就是大逆不道,是造反!因而趙恒隻能在文宣王前麵加上玄聖2字。可厥後這“玄”字大有講究,是趙氏先祖天神的名諱,趙恒纔不得不又改成了“至聖文宣王”…清楚了吧?孔賢人所謂“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完整頭銜中的首要部分就是由大宋真宗天子發明且彌補的。

1008年10月23日,大宋真宗天子趙恒登泰山!連同天子在內共24人。此中有2位王爺——寧王趙元偓、舒王趙元偁。即寧且舒,口彩甚好。外加“大禮五使”等頂級官員及一些有頭有臉的寺人。而在泰山腳下直到玉皇頂的一起上,保衛兵士則達到了“兩步一人”程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