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到崖山_偽齊南侵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洞庭湖群盜更加放肆。【首發】楊幺正式擁立鐘相的小兒子鐘子儀為大楚國太子,本身則稱大聖天王,下設三衙等機構…

與此同時,王燮則率水軍來到鼎口,與楊幺的洞庭湖水寇打了一場遭受戰。官軍的湖海船在楊幺的舟船與其發明的木老鴉之下慘敗,王燮本人被打傷,退保橋口。以後王燮派崔增、吳全兩人駐紮在洞庭湖的下流,本身親率萬餘神武軍將士走陸路,殺向鼎州。

趙宋南渡以後,官司文籍在兵災中幾近散逸殆儘,無所稽考。大師以為應當緩慢規複,起首該規複的是吏部的銓法章程。因而在廣東轉運司上奏的元豐、元祐年間吏部法的根本上。洪擬等人夜以繼日的趕工編撰,終究在10月2日,完成188卷的《吏部七司敕令格局》

7月12日。韓肖胄、胡鬆年兩人來到汴梁,見偽齊天子劉豫。偽齊君臣命兩人行臣禮。韓肖胄未答,胡鬆年搶先答道“皆大宋之臣,鬆年與殿下曾比肩事主,不宜如是”劉豫問“主上如何”胡答“聖主萬壽”劉豫再問“主上何意”胡答“必欲複故疆而後已”劉豫麵有慚色…

12月,程昌寓派兵往剿占有荊湖北路澧州的土寇劉超,敗。後劉超被盟友彭筠所襲,敗走。彭筠向程昌寓投降,程向朝廷上奏:杜湛屢立軍功、彭筠臨敵宣力,因而2日,南宋朝廷擢升杜湛為湖北路兵馬副都監、彭筠為東南第八將。

29日,偽齊將領與南宋光州知州許約,合兵攻打淮南西路光州的固始縣,知縣孫暉逃脫。劉光世告急派脫部下的第二大將酈瓊北上救濟。還未到。淮西安撫使胡舜涉的部將洪邦彥已率鄉兵在30日趕走了賊軍。

13日,南宋朝廷得知完顏宗翰初次派出李永壽、王翊等9人來南宋停止構和。倉猝下詔給韓肖胄與胡鬆年,命他們快馬加鞭,伴隨金使一起速至臨安。

11日,繼程昌寓、李綱、折彥質以後,宋朝再次派出一個大人物——王燮!任命他為荊南府、潭、鼎、澧、嶽、鄂等州製置使,部下的兵是神武前軍的番號,總兵力達5萬人!

8月4日,禦前忠銳第八將徐文以所部海船60、官軍4300,來到淮南東路楚州的鹽城縣,派闞中去見劉豫。表示叛逃之意。並奉告劉豫:本地南宋已無防備力量,我們可從海上直攻臨安,並將本身所知的臨安府內設防軍馬之數,讓密州草橋鎮巡檢包德毫無儲存的向劉豫交底。劉豫大喜。當天就任命徐文為萊州知州,給他海船20,讓他騷擾淮南東路的通、泰諸州,並在那邊等候與李成的南侵雄師彙合。

這裡要誇大一下關於楊幺與劉豫勾搭的事,經各種考據,證明是誣告。不管劉豫是如何想的,楊幺可從冇承諾過甚麼…這是宋史的慣技,要搞倒一小我,就先搞臭他的名譽!對王安石如此、對嶽飛如此,對楊幺及統統異類都一樣!

呂頤浩走後,在尚書右仆射朱勝非的主持下,南宋朝廷對各將的轄區、兵力再次作出明白規定。趙構下旨讓忠銳第九將史康民、第十將王林的軍隊交給張俊,第二將張守忠則儲存本身所部,但聽張俊節製。此旨一下,文官們頓時群情紛繁。17日。趙構再次下旨:古人多言諸大將不宜再增兵。此乃不知時宜。今劉光世、韓世忠兵各5萬,張俊才3萬。張俊兵多嗎?再說當年漢高祖打天下,兵力稀有十萬,有人說多嗎?參知政事席益說“陛下所言甚是。方用兵之時,禦將當如高祖;削平以後,待功臣當如光武”21日,又命將神武後軍行在官兵8千人撥到張俊名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