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_389.第389章 、惟恐天下不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次日,賀定遠出兵兩千,水陸並進,前去省府福州問罪請願。不料剛進抵福州城下,卻發明城門大開,各處狼籍,各處官衙內也是空空蕩蕩,隻抓到多少趁火打劫的蟊賊。腦筋相對簡樸的賀定遠一時候丈二和尚摸不著腦筋,便獨自入駐福州,開端收攏市民,規複次序,同時斬殺各路冒充髡賊的宵小約摸百餘人

而複社名流張溥則彷彿以盟主自居,很有範兒地舉起一隻手,大模大樣地對他們發號施令:

以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隱居江南鄉間的錢謙益,便目瞪口呆地收到了一則又一則石破天驚的凶信――固然在家退隱,但身為標榜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體貼”的東林黨,他的動靜還是比較通達的。

最後的時候,鄭家殘黨覺得得了巡撫的支撐,本身報仇有望,一度非常鎮靜。但冇過量久,他們便看出鄒維璉隻想保持近況,不敢與羽翼飽滿的福寧軍為敵,更偶然為鄭家複仇,不由得大為泄氣和憤激。

――最後,“奴酋”皇太極派大淩河之戰投降的諸多明朝將領,對遼西的關寧軍殘部展開遊說勸降,薊遼邊鎮一時候謊言紛飛、民氣混亂。督師的文官和寺人已經連番密報,稱軍心不穩,恐有不測之禍……

成果,自從崇禎元年以來就在朝堂上一家獨大的東林黨,終究再也冇法把持朝政,在其他各派係官員的聯手圍攻和崇禎天子的氣憤嫌棄之下,首輔周延儒被迫辭職返鄉,其他東林要員的官位也是岌岌可危。

而更要命的是,被東林君子們在同一時候撲滅的烽火,還不止這一處……

這幾年來,他除了到書院講學,首要的文娛就是寫詩。這些詩的文風很有特性,表情好時看,能夠變煩悶,表情不好時看,能夠去他殺。詩的首要意義比較近似,甚麼我很悔怨,我要歸隱,我白活了,我冇意義,歸正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是走了黴運。畢竟在家裡白白蹉跎了這麼些年,有點怨氣是很普通的。

虛歲五十有二的前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錢謙益,這位曾經名譽卓著的東林巨魁、文壇泰鬥,自從在崇禎元年被周延儒和溫體仁同謀下套、一敗塗地以後,已經被迫致仕回籍足足四年了。

與此同時,福建巡撫中軍標兵一營突襲福寧軍老營霞浦,放火燃燒村落集市,殛斃本地軍戶。因為霞浦數年未有戰事,留守兵卒多為老弱,竟然讓來敵一度深切境內。方纔從泉州調到霞浦的福寧軍部將賀定遠聞訊大怒,倉促點起數百兵馬出營迎擊,旋即擊破來犯之敵,並從俘虜口中拷問出了對方的身份。

可題目是,這幫幕府使者在大明境內兩眼一爭光,即使有金銀想要賄賂,也是不得其門而入,反而連續幾次被騙被騙,鬨得非常灰頭土臉……幸虧,這些幕府使者終究還是走了好運,一邊不知如何地聯絡上了複社魁首張溥,另一邊通過幾個鄭家部屬的日本遊勇的乾係,跟福州這邊的鄭家餘黨接上了線。

不過,固然這兩撥人眼下坐在了一處,實在各種衝突非常不小――幕府使者矜持身份崇高,看不起鄭氏的喪家之犬;而鄭家的粗男人也看不得這幫倭人在福建空中上指手畫腳、拿腔作勢……幸虧現在另有共同的仇敵存在,一邊負擔幕府的重擔,一邊紅著眼睛要報仇雪恥捲土重來,以是勉強還能合作得下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