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太守府中,劉表調集群臣,現在蔡瑁的水軍都督,已被劉表撤去,蔡瑁張允二人於廳堂當中,隻居末席,朝堂官員,竊保私語,令二人羞憤欲死。
見劉表情意已決,群臣心中儘皆瞭然,現在這荊襄第一家屬的蔡家,怕是已光陰無多,而蒯家和至公子倒是風頭正勁,想到此處,很多先前不看好劉琦繼位的荊襄官僚,亦盤算主張,欲在這朝會結束以後,去至公子處好好拜訪一下了……
甘寧所率荊襄水軍,大敗周瑜一場,且抵住江東的動靜,現在已傳回襄陽,劉表於朝堂之上,心中大悅,稱劉琦有識人之明,且鼓勵劉琦一番後,看向蔡瑁張允二人的目光,冷峻很多。
(未完待續)
劉琦聞言,受寵若驚,對劉表道:“統統全憑父親大人決計。”
“恰是如此,若其兵變,便是自尋死路。”龐山民聞言亦笑,對甘寧道:“興霸,兵戈之事,是你短長,但是朝堂這勾心鬥角,卻非你所長!”
那蔡瑁跪在地上,還在發楞,蒯越忙上前一步,對劉表道:“主公賢明,如此一來,對那些故去的荊襄士卒,亦有交代。”
蔡瑁聞言,心中仇恨,於階下立起,頭也不回的出了朝堂,堂上諸人皆麵麵相覷,劉表冷哼一聲,對諸人道:“且不去理他!”
隻是想到蔡瑁之前領荊襄水軍,亦有功勞,劉表歎了口氣,對蔡瑁道:“德珪,此番兵敗,我荊襄水軍,毀其大半,汝難辭其咎,念在你昔日於我荊襄,亦有功勞,老夫便去你官職,今後不得入這朝堂……”
想到此處,蒯越於堂下群臣當中,邁步而出,對劉表道:“主公夙來獎懲清楚,隻是現在德珪大敗,主公卻免其罪惡,敗軍之將,若不受懲,今後我荊襄領軍之人,如何從命主公號令?”
且朝堂之上,蔡中,蔡和二人,亦遭人禮遇,此二人本就是因蔡瑁失勢,才得以立於朝堂之上,現在蔡瑁局勢已去,荊襄群臣又豈會理睬這倆庸碌之人,蔡中,蔡和二民氣灰意冷,立於階下,沉默無語。
荊襄朝堂當中所產生的統統,於數日以後,便儘數傳到夏口,蔡瑁現在丟了兵權,便如同冇牙的老虎普通,於這荊襄,再無上風,且因蔡瑁之事,使劉表遷怒蔡氏,劉琮,龐山民得此動靜,心中暗喜,公然當日不殺蔡瑁,見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