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對於荊襄攻伐劉備的闡發令龐統深覺得然,且荊襄生長至今,一向秉承著挑軟柿子捏的良好傳統,不管是攻伐西川,抑或侵犯漢中,所遴選的仇敵,皆為孱羸諸侯。
於諸葛亮一道而來的,另有馬超。
本來龐統信上言,若伐劉備,他也當於龐山民麵前促進此事,雖征討劉備的過程中,可讓曹操得些許好處,可歸根結底,荊襄得利更大,且若西涼安定,龐山民轄下西,南邊疆,皆可與中原交界,屆時隨時可兩線出兵,可使荊襄對天下局勢的掌控,更加微弱一些。
雖與馬超交厚,且馬超一定會對荊襄心胸不忿,可龐山民卻不但願,昔日威風凜冽的西涼錦馬超於他麵前,如此寂然,思考半晌,龐山民淡然一笑,對馬超道:“孟起可知龐某之誌?”
龐山民聞言,淡然笑道:“孟起之誌,於龐某心中,還是有些狹了!既然孟起欲挾鐵騎建不世之功,何不將誌中‘西涼’,改作‘天下’?若複得長安,龐某便可使西涼富庶,今後孟起出兵之計,再不必擔憂糧秣後勤,壽成,文約二位將軍情意,龐某已然曉得,對親善荊襄者,龐某又怎會薄待?”
諸葛亮對於何人攻伐劉備,並不介懷,孔明最為看重的,還是荊襄今後的生長,以是在得龐統手劄以後,諸葛亮便輕車一駕,經往長沙尋龐山民而來,龐山民得知孔明返來,領文武百官,於城門相迎。
“此番攻伐劉備,雖有龐某開疆拓土之念,亦有孟起複仇之事,若發兵長安,還須依靠西涼鐵騎聲望,且龐某覺得,若士元與劉備麾下徐元直鬥智,可稍勝一籌,而來去如風的西涼鐵騎,纔是此役關頭地點!且龐某心中早已對馬家鐵騎,慕名好久,如若複得長安,今後龐某麾下騎軍,還要多多勞煩馬家互助了!”
不過數日,龐統便於汝南得龐山民信箋,看過那原封不動的孔明手書後,龐同一時候也躊躇不決了起來。
馬超聞言,麵上一滯,繼而笑道:“大將軍對馬某,另有任命?”
“山民寵遇,馬某銘記於心!”馬超聞言,神情奮發,對龐山民道:“此戰還請山民早做安插,既然山民如此看得起馬某,馬某亦要給山民一個交代,好讓山民看看,我鐵騎威風!”
隻是若依孔明之計,這龐統於汝南便難逢戰事,戍守城池非龐統所喜,龐統沉吟好久,心有定奪,並不與龐山民商討對策,反而作書一封,轉道送往天水城諸葛亮手中。
龐山民見馬超言語之間,非常黯然,心中也或多或少能夠猜得馬超心機,昔日西涼少主,現在卻要為荊襄之臣,這身份竄改,一時候天然會讓人難以接管。
“孟起談笑了……”
諸侯雖弱,可其治下地盤卻極其廣袤,且西川,漢中人丁浩繁,現在在法正以及諸葛亮二人的管理之下,二地百姓豐衣足食,日漸富庶,為荊襄供應兵員,財帛無數,比之新得的汝南,對龐山民的進獻更大。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了點頭,又道:“那孟起先前,又是何誌?”
“現在已見大將軍本事,馬某何敢如先前普通,桀驁不馴?”馬超說罷,苦笑一聲,對龐山民道:“現在家父已見孔明智囊民治之能,與那徐元直不成同日而語,家父願待大將軍重奪長安之時,獻上西涼地盤,屆時馬某隻是大將軍臣子,先前馬某不羈,還望大將軍莫要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