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此二人結義,何其幸也。
接連幾日,倒是軍中很多文武,勸龐山民放棄長沙,於長安在朝,好歹長安也是大漢舊都,若安身於此,也算威風赫赫,但是龐山民思考好久,還是將這般建議,悉數反對。
堂下關羽,張飛二人傲但是立,卻難以掩蔽眼底的殷切,龐山民深深的看了二人一眼,卻不知該不該承諾關羽提出的這毫無誠意的建議。
以是長安這個絲綢之路的泉源,扶植的勝利與否,對絲綢之路可否答覆,非常關頭。
與關羽互不相讓,對視好久,龐山民也曉得,這般前提於關羽處,再難讓步,若不該下二人,二人仍然寧死不降,與其一無所得,倒不如臨時采取二將,相處日久,冇準他們也會竄改情意。
見龐山民應允,關張二人麵上閃過一抹憂色,那張飛更是咧嘴笑道:“既然唐侯應下,那你荊襄攻城略地之時,固然派俺老張出馬,這俸祿俺可不要,隻是這好酒,不能虧欠老張!”
此役幾近兵不血刃的重奪長安,打得劉備如此存亡未卜,荊襄名譽再振,比之現在還墮入青州泥潭中的孫,曹兩家而言,龐山民驅劉備於長安,較著不是令人欣喜的動靜……對曹操而言,劉備好歹也當抵擋聯軍一些光陰,雖龐山民勢大,可二者差彆也不至於如此差異,就算不把聯軍曠日耐久的拖在長安城下,也總不能半日強攻,便破城而逃吧。
白撿的便宜天然不能不要,當下龐山民便命龐德挾一支鐵騎,星夜趕往潼關駐防,並多遣標兵,再探函穀關方向,若劉備遁離函穀關,順道再將此關占下。
這二民氣中,還信賴著劉備可於此亂世複起,還盼望著能夠於一年以後,尋得劉備去處,兄弟相逢。
而龐山民本出身商賈,天然能夠看到若絲綢之路得以“修複”,此中所包含的嚴峻好處,且今後再與孫,曹相爭,需求斷絕諸侯貿易的時候,西域諸國,也可成為荊襄物產的首要市場。
張飛說罷,堂上諸人皆笑,關羽卻白了張飛一眼,拱手對龐山民又道:“我兄長家眷……”
且關,張二人,現在還到了荊襄帳下,便是徐庶,亦兵敗被俘,龐山民與劉備大戰一場,不但強大陣容,反而還擴大了很多氣力,劉備淪落至這般風景,便是曹操也臊得慌,之前天下豪傑,還“唯使君與操”,時至本日,劉使君都存亡不瞭然……得標兵回報,數日以來,曹操麵上皆無憂色,荀彧,郭嘉等曹營重臣,亦苦衷重重。
非因長安不好,而是龐山民另有籌算。
看來之前應下龐山民奪劉備皇叔尊位,明顯不太安妥,諸人皆未曾想到,劉備落空皇叔名號,又被龐山民潑汙一回,竟然瞬息之間,就冇有了安身亂世的依仗。
便是於長安施政,也搶先措置好雍涼當中,羌漢乾係,且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龐山民對長安,有著更大的安排!
又將董衡,黃忠留於長安,與龐同一道戍守,龐山民便挾雄師,回軍荊襄了。
因為漢末亂世,朝廷數十年來,對於這條直通歐亞的首要商道,早已落空了掌控,且西域少數民族的紛爭,使得這條商道上的商賈貿易,幾近斷絕,如此內憂外困之下,重新規複絲綢之路的榮光,何其困難。
想到此處,曹操心中更加憂愁,掃視堂中群臣,口中歎道:“現在長安一事,多思無益,曹某欲請教諸位,這‘遷都’,‘青州’皆迫在眉睫,唯今之際,曹某當以何事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