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山民聞言也不矯情,對諸葛亮道:“孔明先前所言,此乃奉孝狡計,隻是若我等撻伐江東,對他曹操,又有何好處?”
“孔明可有掌控,勸降公瑾?”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麵前一亮,繼而歎道:“本覺得劉備遁逃,可得關張,現在再看,舊事不堪回顧……”
“孔明,莫非你覺得奉孝此策,此中有詐?”龐山民說過以後,諸葛亮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奉孝先生乃中原謀主,不管其如何設想,這收益者當是曹操纔對,雖現在兄長挾大勝威風,震懾天下,我荊襄軍馬亦不足力,囊括江東,可亮卻覺得,若從了奉孝先生戰略,這以後禍害一樣不成小覷。”
“本來如此!”龐山民聞言,恍然大悟。
運道這類東西,不會每次都眷顧一人,在龐山民看來,周瑜與郭嘉皆為智者,卻另有著一絲差異,而江東更大的優勢在於,當下曹操與荊襄罷戰,又冇有了劉備這後顧之憂,一旦曹操下定決計,重奪青州,攻必將定如野火燎原,難以對抗。
想到此處,龐山民氣頭暗恨,口中喃喃道:“奉孝這長季子不安美意!還想從龐某這裡,借走賦稅,的確做夢!”
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驀地覺悟,心中暗道:若不是現在已經風俗一有難以定奪之事,多多向孔明請益,一旦應下郭嘉,冒然發兵,這征討江東稍有不慎,荊襄大好局麵,還真冇準應了那句“好戰必亡”!
“彆的或許是奉孝先生對當下中原氣力,非常自傲吧。”諸葛亮聞言,淡然一笑道:“若得江東,以曹操野心,也不會晤好就收,之前廬江方向亦磨刀霍霍,以合肥張文遠之能,若無後顧之憂,怎會允這江東放肆?”
若攻江東,必定是一場傾龐山民治下數州之力的大戰,龐山民隻想了想這軍需破鈔,便打了個冷顫,荊襄富庶雖是不假,可也經不起這般耗損,更何況達成攻伐江東的前提前提之一還要滿足郭嘉此番的借糧要求。
若不是孔明及時提點,龐山民得郭嘉“授計”之恩,怕是現在已屁顛屁顛的調兵遣將,充當為曹操開疆拓土的打手了,何況最後到底能不能拿下江東,還在兩可之間!
諸葛亮見龐山民覺悟,自是欣喜不已,忙側身避過龐山民大禮,對龐山民道:“兄長勿要如此……”
不知不覺,後背已被盜汗打濕,龐山民躬身一禮,對諸葛亮道:“若非孔明,龐某定然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