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龐山民之言,蒯良忙道:“非是唐侯待蒯氏**,而是蒯家有福所托……”
若不是先前二蒯居中調和,龐山民與一眾世家家主怕是要鬨的不成開交,剋日蒯家堂前,門庭若市,多有各家家主來訪,與二蒯相商宛城之事,蒯越,蒯良二人也是以事非常頭痛,先前龐山**戰之時,一眾世家並未給這位荊襄之主多少顏麵,現在宛城安定,這分派好處之時,莫非這各家家主還但願龐山民會給他們好神采看麼?
龐山民並不曉得二蒯心中如此糾結,前些光陰的世家之事雖令貳心中怒不成遏,可龐山民氣中思考的更多的並不是用鮮血淋漓屠刀令世家屈就,龐山民氣中瞭然,就算將當下風頭正勁的世家一一肅除,新晉的世家仍然會如雨後春筍,層出不斷。
“兄長,事已至此……”蒯越思路很久,對蒯良道:“現在臥龍雖兵馬未歸,但我蒯家也當以此大勝為由,多獻賦稅,助唐侯大犒全軍!”
蒯良見龐山民所言不似作偽,長歎一聲道:“終是我世家有負唐侯,若蒯某去官,於唐侯而言可算是殺雞儆猴,其他世家亦不敢如先前那般,貪婪無度!”
“龐某之前可有拜托二位何事?”龐山民見蒯良失驚,不由笑道:“龐某先前也是世家後輩,世家之事,此中多有難堪之處,蒯氏為荊襄世家魁首,所作所為,亦有無法,攻伐宛城之時,世家並未與龐某共同默契,龐某心中雖有憤懣,卻也不想見怪蒯氏,畢竟荊襄戰役數年,來之不易,若龐某隻因一時之怨,降罪世家,這荊襄安樂,怕是毀於一旦。”
“龐某欲加大拔擢豪門的力量,予世家多些合作,另欲完美法度,隻不過完美法度之事,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以是拔擢豪門,還須二位多多互助啊!”
之前龐山民授世家奇術,生長出產,本覺得世家起碼曉得“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龐山民聞言,先是一愣,繼而歎道:“速速請子柔,異度入府一敘。”
便是數百年以後的盛唐,世家之禍不仍然是尾大不掉麼?
蒯越聞言,心中迷惑,對龐山民道:“唐侯有何籌算?”
以是就眼下看來,培養豪門,較著比製定新法來得靠譜,至於新的法律,還是待臥龍,鳳雛二人班師而歸之時,再作商討不遲。
其二則是崔均,石韜等退隱荊南各郡的豪門學子,現在雖官至太守,可其家底卻並不豐富,但是這些豪門後輩,倒是最能夠體味官方痛苦,兢兢業業恪守著為官之道。
荊襄內政之事,龐山民對於二蒯非常仰仗,二蒯天然比之旁人更加曉得龐山民的心機如何,荊襄世家於龐山民而言,早已成了尾大不掉之事,現在荊襄富庶,多賴荊襄書院與龐山民所授奇術相幫,可日趨收縮的世家財產,已矇蔽了很多世家家主的眼睛,諸人彷彿早已忘懷,如當代家不比先前,龐山民與其親信緊緊掌控著荊襄軍權,且世家早再忘我兵,若真將龐山民惹的肝火勃發,荊襄世家必被血洗。
因而數日以來,龐山民閉門不出,躲在竹林的安樂窩中一心機考如何培養為他所用的豪門,使其富庶之事,就當下而言,龐山民麾下之境的諸多可用之人,大略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荊襄,西川,西涼諸地的世家之人,這類人物於龐山民麾下,權勢最重,便是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位高權重之人,皆為世家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