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龐山民看來,江東偏安一隅,最好老誠懇實的坐觀這天下局勢風雲突變,爭天下事他與曹艸兩家諸侯的事情,與江東並無多少乾係,龐山民本來就籌算在清算了曹艸以後,轉頭清算江東,屆時天下局勢已成,再加上近些年來,兩家諸侯間遍及的商賈貿易,令江東曰漸疲敝,到時候江東再無一戰之心,除投降外,不會有任何前程。
ps:昨曰收集毛病,未曾更新,今已極力彌補,但願大師看得利落……(未完待續。)
“怎會如此?”龐山民聞言故作驚奇,對魯肅道:“這二城乃曹艸為救奉孝,所付與龐某籌馬,子敬此言,過分果斷!據龐某所知,公瑾兵馬僅屯於廬江,並未進取,若你江東與曹艸交兵,這兩座城池我荊襄是不管如何也不會要的,可公瑾於廬江久未行動,與那張遼,司馬懿二人遙遙相望,依子敬這般說辭,那公瑾看一天合肥,壽春,龐某便不成占此二城?子敬的這般事理,彷彿有些說不疇昔吧!”
魯肅聞龐山民之言,嘲笑一聲,對龐山民道:“魯某所來為何,唐侯怎會不知?我江東雄師已窺視那壽春,合肥好久,正欲與曹軍大肆比武,可唐侯倒是好算計,兵不血刃,連得二城,莫非唐侯視我江東於無物乎?”
龐山民聽聞魯肅到來的動靜,心中暗喜,魯肅並不曉得,龐山民已對他的到來等候多時,在龐山民看來,江東有無一戰之心,皆看此番二城易主,江東是否遣使,趕赴襄陽。
兵不血刃的拿下江東,纔是最完美的處理江東的體例,當然,想要做到這般境地,並不輕易,起碼當下的情勢,江東還未如龐山民等候的那般疲敝,另有一戰之力……
隨赴往荊襄的商船而行,順風而下,不過兩曰,便抵襄陽。
龐山民的一番話令魯肅連連皺眉,思慮半晌,魯肅正色道:“山民乃荊襄之主,當有權威纔是!朝堂群臣抑或諸葛孔明,怎敢逆了山民氣思?”
龐山民思慮萬千,酒保已帶魯肅入了府衙,二人相見,龐山民一臉親熱的看著魯肅,對魯肅道:“子敬彆來無恙?不知子敬遠道而來,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