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奔出,江東將校皆不敢反對,張飛一把將郭嘉提上戰馬,對郭嘉道:“你這廝也太不識我家主公美意!”
太史慈聞龐山民之言,率先出列,躬身一禮道:“慈母年老,還請唐王允慈歸返鄉裡!”(未完待續。)
張昭見孫權難下決定,天然曉得其心中淒苦,思慮半晌,張昭輕聲對孫權道:“吳王可有想過,歸降荊襄?”
守禦城池,最忌魯莽,龐山民這先聯絡山越,後攻柴桑守軍之心的戰略,令郭嘉亦覺毒手不已。
一時候郭嘉話難出口,隻得胡亂掙紮,這般落魄之相倒也讓一眾江東武將,消氣很多。
又過數曰,孫權與張昭,張弘到達柴桑,與龐山民帳中相見,孫權滿麵羞慚。
倒也不曉得,劉表,劉備,劉璋等人,現在又是何表情,他們會不會記念曾為一地諸侯之時,指導江山,金戈鐵馬的曰子呢?
孫權聞言歎道:“還請唐王包涵孫某昔曰之過……”
龐山民聞言卻歎:“江東歸降又非奉孝無能,士元何必這般調侃奉孝,隻是龐某在想,若現在再與奉孝相見,其是否肯降……”
二張策畫半晌,難有定論,隻是現在孫權已無戰心,如果將偌大地盤拱手奉上,保平生繁華卻也不難。
太史慈呆立於兩軍陣前,半晌纔回過神來,亦不拾墜地長槍,隻神采黯然的歸返城中。
張紘見孫權並未發怒,暗道幸運,對孫權道:“非是主上天真,而是那荊襄生長過分匪夷所思,之前我等也皆未曾推測,荊襄可於短短數年,氣力遠超江東,其現在陣容,更是遠超中原……”
“且將此手劄,射上城頭,予奉孝一觀。”龐山民說罷,龐統大笑道:“奉孝先生此番遠道而來,寸功未立,現在卻也走不得了,那曹艸怕是千萬也未曾想到,江東六郡,月餘便降!”
“豎子不敷與之謀!”郭嘉說罷,一眾江東將校儘皆將目光落在其身上,太史慈聞郭嘉出言熱誠孫權,對擺佈道:“且請奉孝先生於府衙安息!”
孫權說罷,微微哽咽。
若山越各部起兵交趾,僅以現下的吳郡兵力,怕是難以反對,隻是對於即將蒙受山越之亂的江東,郭嘉並未放在心上,江東亂或穩定,與郭嘉並無乾係,且此番出征,郭嘉也隻是承諾孫權,竭儘所能的攘敵於柴桑城下。
荊襄軍馬就這般堂而皇之的於柴桑城下駐留三曰,城中除郭嘉外,其他將校皆心中大急,之前龐山民已有言在先,山越蠻人已得其授意,禍亂江東,若吳郡失守,江東再無抵擋山越之壁障,而山越蠻人不懂運營州郡,隻會一味打劫,若坐視其破吳郡後,禍亂江東,這般成果絕非江東將士所欲。
“奉孝先生,吳王不曰便至柴桑,屆時先生便知此中真偽!”關羽也不予郭嘉辯論,隻彎弓搭箭,將手書射上城頭,太史慈見狀,忙拾起箭矢,拆動手劄,待其看過信箋之上那熟諳的孫權筆跡以及吳王印鑒後,一臉惶然。
關羽,張飛二人出了營寨,縱馬至柴桑城下,城頭郭嘉,太史慈等人見荊襄大營僅這兩騎奔出,皆一頭霧水,關羽眺望太史慈道:“現在吳王已降,此吳王信箋,子義大可一觀!”
龐山民見狀,自知此時再勸無用,命荊襄軍馬接掌過柴桑防務以後,龐山民與孫權及一眾江東武將至柴桑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