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去黃徒弟家拍視頻,把黃徒弟家的吊腳樓也給拍下來。”柴雅文不忍心他倆持續在這裡回望故交,趕緊開口打斷。
“是啊!她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分,可惜你們來遲了兩年,如果早來兩年,她說不定會給你們每人做一套衣服,她是我們村內裡技術最好的裁縫,不管是染布還是繡花,全部村裡都找不出第二個比她好的人來。”
“翠蘭是生了一雙巧手,你倒是一個有福分的人。”黃徒弟那裡不曉得,他這麼珍惜這一套衣服,不過是因為做這一套衣服的人已經不在了,今後再也不會給他做了。
大大的花鳥銀冠,還配齊了牛角銀飾,各種髮簪林立,連頭髮絲都看不到了。
言許幾個年青人依言先回了黃徒弟家,柴雅文去樓上扮裝換衣服。
“標緻,這套衣服是染中帶繡,是目前我能借到的最好的衣服,你先跟我出去,我再給你配一套銀冠。”
帶著幾分對勁的說道:“你們彆看這套衣服簡樸,從蠟染到刺繡再到剪裁,都是你們李奶奶一手做的,是我統統的衣服,最最標緻的一套,平時年節我都捨不得穿,明天傳聞你們要拍視頻,我才穿上的。”
四個約莫六七十歲的老夫,此中也包含了之前他們在路上碰到的那一名老三,穿戴打扮大多數都和李老雙一樣,除了衣服色彩深淺有些辨彆,團體看起來都顯得非常的簡練精乾,又很有精力。
言許他們就直接坐在地壩裡,烤著火,聽黃徒弟和李老雙說一些有關村寨內裡的舊事。
“李老雙,你這紅燒肥腸的技術又精進了,看來平時還是很多做才行,豬肝也炒得不錯,比六嫂子家的炒得嫩多了。
大大的項圈,掛滿細碎鈴鐺的胸牌,擺佈手更是被帶上了五六個粗細不一的手鐲,連腰帶都換成了銀製的。
柴雅文直接把新奇的照片發在了微信朋友圈裡。
“不但是手工做的,這上麵的刺繡也是手工繡的呢。”李老雙伸開雙臂,把衣服上麵的一些圖案紋路全數給揭示了出來。
三名奶奶春秋約莫也在七八十歲擺佈,上裝多穿右衽上衣或無領交叉式上衣,下裝穿長及腳踝青素百褶裙,此中有兩位還繫著圍腰,圍腰和裙子幾近一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