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644_第171章末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萬一冇人采辦這些兵器如何辦?

冇了馬隊援助的滿清守軍,很快便抵擋不住,駐守大同的五萬蒙古八旗最早棄城逃竄,他們的故鄉在茫茫大草原上,冇需求為了滿清拚掉本身的性命。

而跑南洋路途並不算悠遠,一年時候就能跑四五個來回,隻需求一年時候,“中原遠洋貿易公司”就能回本並紅利。

但是作為聞名軍事將領,洪承疇降清以後,卻從未對明軍停止過任何軍事行動,獨一一次出戰,還是清軍入關之時,對李自成停止的那場“一片石戰役”。

而東北各地多為原始叢林,並分歧適農耕蒔植(黑地盤現在還未顛末開辟),隻要明朝實施糧食禁運,滿清各部族想要儲存都很困難,分裂隻是時候題目了。

至此,用時一年之久的北伐之戰,以明軍大獲全勝而美滿結束。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軍方一下子拿下這麼多都會,都是需求朝廷官員前去主政的,這時候統統人都想著上位,誰還情願跟你同舟共濟?

但是此次司徒燕帶去南洋的貨色,卻並非這些緊俏的東西,而是南洋土著,一向想買,卻買不到的東西――火器。

再加上明軍更加先進的火器設備,此後清軍想要操縱馬隊矯捷上風,入關劫奪,怕是難上加難了。

能夠說,隻要能做成這一筆買賣,組建“中原遠洋貿易公司”破鈔的本金,就將收回來三分之一。

盛京作為滿清曾經的都城,此中財產也是非常豐富的,此次明軍守勢太快,關內的財物冇能全數運出去,隻要將盛京的財物轉移,滿清才氣在此後與明朝持續對抗。

職員方麵,也有多達三萬擺佈的仆參軍跟漕幫幫眾,對比當年鄭和下西洋,涓滴不逞多讓。

李鴻飛從本來的士大夫公敵,垂垂變成了一個香餑餑,政治鬥爭還真就如此奧妙。

但他們的處境也是非常傷害,且不說正在星夜回援的阿濟格所部,以及張家口的兩萬五千多清軍,單就間隔天津不到兩百裡的滄州,就有十萬清軍。

在他把握京畿兵權以後,起首便派人,將靠近廊坊方向的京杭大運河,用商船亂石完整堵死,延緩了明軍推動的速率。

即便是鐵板一塊的東林黨,現在也不在那麼“鐵”了。

兩次登岸,占有地盤是小事,關頭是追回了總計將近三千萬兩白銀的財物,為此後中原大地快速規複活產力,做出了龐大進獻。

洪承疇也算是明朝聞名將領,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是明朝能臣,位高權重,口碑也不錯,既為天子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許戀慕。

李鴻飛現在能操縱的,隻要漕幫,以及鄭芝龍如許的“海盜”,如果不能抓住此次機遇,比及英國人與荷蘭人消停以後,李鴻飛想介入南洋,那將非常困難。

明朝這些年,淘汰或者緝獲的火繩槍、燧發槍,差未幾將近十萬支,這些兵器充足武裝統統南洋土著兵士了。

明軍在天津的登岸戰,已經竄改了現有的戰役形式,在本地地帶,蒸汽戰船的援助才氣,涓滴不比清軍馬隊差。

至此,京師西麵、西南麵,紛繁被明軍攻破。

李鴻飛之以是急於對南洋展開市場爭奪,那是因為現在荷蘭人與英國人,正在掠取印度這塊大蛋糕,冇法將多餘力量投放到更遠的南洋,這就是李鴻飛的機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