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644_第四十三章蘇定河的轉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兩萬兩白銀,剛好能添置五千支燧發槍。

“食品廠比來正在製作罐頭,抽不出多少資金,但我蘇定河在此包管,姑蘇新軍的糧食,一概遵循本錢價,不賺一分錢。”

隻是他為了拍李鴻飛馬屁,成果弄巧成拙,被曹宏搶占了先機。

這還不算完,因為蘇定河的食品廠,即將籌辦上馬各種罐頭了,不難設想,罐頭的便利,以及耐儲存特性,將會成為出海職員,最受追捧的食品,一樣也會成為,蘇定河手上的,另一個贏利利器。

但是就在三個月前,蘇定河的怨氣完整消逝,乃至恨不得將李鴻飛,當作再生父母。

蘇定河本來是姑蘇城,最大的糧食發賣商,當初知府同知吳浩,帶兵強行請他去知府衙門,並要求蘇定河插手官辦企業之時,蘇定河內心那是一百個不肯意,感覺李鴻飛是想謀取他的家業。

糧食與其他物質分歧,特彆是這饑荒之年,糧食就算翻個幾倍,也底子不愁買賣。

可蘇定河除了弄到個,從八品芝麻官外,甚麼好處冇撈著,反而一向在虧錢。

倒是修橋鋪路這件事可行。

凡是姑蘇新軍采購的東西,不但代價相對便宜,質量方麵更是涓滴不敢草率,販子們已經不由自主的,將好處與李鴻飛的蘇軍停止了捆綁。

這時的蘇定河終究明白,李鴻飛冇有欺詐他們,加上週福仁,曹宏等商界富商,都帶頭插手了官辦企業,蘇定河不管是誌願也好,擔憂李鴻飛過後抨擊也罷,終究還是同意了插手官辦企業。

在場的都是人精,拍馬屁的同時,打壓敵手這一套,早已爐火純青,曹宏先是數落了蘇定河一番,隨後更是用實際施動表態。

為了逢迎李鴻飛,為了今後賺取更多財帛,蘇定河比來更是學著,做一名真正的朝廷命官,開端學著體貼起國度大事來。

軍隊乃是朝廷的,讓一眾販子出錢養兵,這事兒傳出去影響不好,固然之前一向是這麼乾的,但現在衙門不差錢,李鴻飛冇需求欠這小我情。

看著一個個販子,趁機拍馬屁捐銀子,蘇定河也不甘掉隊,並且一上來就是殺手鐧。

但卻因為屬於官辦企業,成果李鴻飛一份訂單下來,蘇定河家的糧食,變成了軍需供應,代價降到極低不說,庫存的糧食也是一每天急劇減少。

現在的官道,都是黃土路,一到下雨天,到處都是坑坑窪窪,軍隊火炮,轍重,很難快速運抵火線。

“行了行了,這一個個搞得跟捐獻大會一樣,姑蘇的軍隊,自有朝廷出錢養兵,你們如果真故意,不如投些財帛,將姑蘇的幾條官道補葺一番。如此一來,既造福了本地老百姓,也給此後軍隊變更,省下了很多便利。”李鴻飛回絕了世人的捐獻。

因為彆的行業主如果走量,東西賣的越多,賺的財帛也就越多,以是這些商戶,自從插手官辦企業,有了官府的訂單後,一個個都賺了很多錢。

洋火廠三個月的利潤,撤除給李鴻飛與宋應星的分紅,殘剩大抵能有兩萬兩白銀,而一杆燧發槍本錢,約莫三兩五錢擺佈,周福仁賣給戚紅英的燧發槍,為五兩銀子一杆,賣給姑蘇新軍,卻隻收四兩。

販子體貼國度大事,最實際的體例,就是慷慨解囊,為朝廷裁軍籌措銀子,蘇定河先前的意義就是如此。

自從有了食品廠,蘇定河已經瞧不上糧食那點小錢了,乾脆風雅一回,博取李鴻飛的好感,為不久後的罐頭推行做鋪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