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_第三十節 巨大的隱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現在周琅的參與,卻有能夠讓英國將目光從印度轉向中國提早四五十年,讓他們在其他列強都冇法在中國行動之前,就占有了一個基地。

戰役了一天的兵士,入夜之前趕回了左營,然掉隊行休整。

現在六合會權勢被包抄在左營,他們再次來聯絡周琅,但願兩邊合作,裡應外合,表裡夾攻,完整打敗鳳山縣軍隊。

英國因而在打敗法國以後,在印度開端吃獨食,漸漸蠶食了全部印度。當英國將目光存眷到中國的時候,他們根基上已經建立了在印度的統治職位,擊敗了印度最後的強大土邦邁索爾和馬拉特聯盟,但鴉片戰役後,他們對印度的統治還不穩定。比及印度大叛逆以後,英國將印度的統治權從東印度公司手裡直領受回英國當局後,算是穩定了對印度的統治。可這時候,英國的夙敵法國人已經規複了元氣,英國不成能像在印度那樣,單獨蠶食中國。同時另有野心勃勃的沙俄,因為克裡米亞戰役,將目光望向了東方。

清軍在鳳山縣城跟六合會交兵以後,並冇有輕鬆奪回鳳山縣,而是將鳳山縣城包抄,六合會在城內武裝了三百多人,突襲縣衙勝利了,可正麵麵對五百清軍還是冇有還手之力,隻能藉助城牆來防備,兩邊構成了包抄與被包抄的計謀對峙。

而身處鳳山縣以外的左營,就成了一股能夠擺佈兩邊計謀均衡的一股力量,加上之前跟清軍產生過牴觸,被六合會看作是天然的盟友,乃至在他們策動叛逆之前,就聯絡過周琅,隻是周琅冇有承諾共同進退。

這是一個龐大的隱患,周琅心中恨不能頓時處理這個隱患,那麼讓科林遭受失利,讓他們在左營站穩腳根的打算停業,就非常有需求。

這類環境讓周琅相稱擔憂,這意味著科林對華人兵士的掌控才氣更強了,他已經能夠通過簡樸的軍事術語,讓這些兵士停止簡樸的戰役,並且讓他們有了給科林戰役的慾望。證明科林真的有才氣在左營建立傀儡軍隊。

隻是左營的物質仍然完善,物價比之前翻了一番,城裡淺顯百姓的餬口變得嚴峻,這也是為甚麼會有三百個兵士最後穩定的留在了科林部下的啟事,因為除了給科林從戎,真的很難找到餬口的生存。

左營的情勢不但不再卑劣,反而很快就變成了上風,不再是被清軍封閉的死地,反而是一個被彆人拉攏的香餑餑。

半屏山之戰結束後二十天,喪失了半屏山的清軍始終冇有在這個方向策動過反攻,彷彿放棄了這個處所,而科林卻又建議了第二次進犯。

持續打贏兩場戰役,彷彿讓科林更加收縮,他頓時就開端打算打擊蓮池潭方向的清軍,這是清軍主力地點,兵力高達五百人,這意味著不管如何算,都將是一次以少打多。

現在半屏山和打鼓山都冇有擋住科林的軍事力量,與其讓他一步一步變得更強,不如讓他現在就跟本地最強大的仇敵,鳳山縣的主力軍停止一次決鬥,周琅仍然確信,隻要清軍能夠做出一點像樣的抵當,有他在背後拆台,擊敗科林並不困難。

讓人難以瞭解的是,清軍明顯封閉了左營,但是還不到一個月,左營的貿易就根基規複了普通。大量貨色從各個方向湧入這裡,此中最大的一個物質來源,竟然是從海上來,萬丹村的漁民固然跟左營的占據軍有仇,但建議橫財來他們一點都不手軟,彷彿他們把高價向雇傭兵們私運物質當作了一種抨擊。四周的村落也在向左營運送物質,糧食、布匹都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