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境地,不如罷休讓他乾。是死是活,都已經無所謂了。乾好了,我們都受益。乾得不好,我看這個豹子也會拚個你死我活,不會讓誰討了好的。”張溫笑道,“明天,你去一趟射虎穀,和李中郎談談這事,把我的態度表白一下,叫他既要把羌胡趕走以解董將軍之圍,也要把西涼肅貪的事情辦好,把西涼官僚貪贓枉法的證據彙集好,最首要的是,把查搜的贓款當即搬一部分到大營來,我這裡急需用。”
“李中郎無知無知,膽小妄為,這麼乾下去,遲早都會死於非命。”桑羊歎了一口氣,說道,“他覺得這裡是大草原,誰的拳頭硬誰就說了算。唉……一個蠻子。”
“前年,因為黃巾兵變,陛下征皇甫嵩率軍平叛。皇甫嵩趁機上書勸諫皇上解禁黨人。厥後太尉楊賜大人,司徒袁隗大人,司空張濟大人結合群臣同時上書勸諫。”
===
桑羊聽完以後,擔憂地說道:“大人,如此說來,此事非論勝利與否,宮中的中常侍都不會遭到皇上的獎懲。那麼,大人將來回到洛陽……”
“天子十三歲的時候,中常侍侯覽教唆奸人誣告山陽郡東部督郵張儉結黨圖危社稷,造本錢朝的黨錮之禍複興。熹平五年(176年),天子二十歲,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曹鸞的上書籍是美意,哪知皇上受奸閹所惑,不辨是非,反將曹鸞拘死獄中。既而下詔州郡,考覈黨人的弟子故吏,父子兄弟,五屬以內的親朋,凡在任為官者,全數免官監禁。此次奸宦給我們的打擊最大,懲辦也極度殘暴。自此今後,士人忌口,萬馬齊喑。”
“但現在不一樣了,奸閹們已經冇有甚麼顧忌了。如果複興黨錮,我們的性命不但冇有了,還要帶累一多量無辜的人啊。”
“這封給陛下的密奏,另有這幾封密信,都乾係到我,你父親,另有朝中一些大臣以及被赦清流黨人的性命。你歸去後,把這些東西交給你父親,再讓你父親把這封密奏轉交給尚書劉虞劉大人。你不要在洛陽逗留,當即返來,曉得嗎?”
張溫麵無神采,冇有作聲。
張溫迷惑地看了他一眼。
“當年,天子剛立時,年僅十二歲,竇太後監國。阿誰時候寺人的權勢大,腐朽荒淫。中常侍侯覽、曹節、王甫等人與天子乳母及諸女尚書,相互奸姘,穢亂宮廷,操弄國柄。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籌辦謀誅寺人,不料事泄被殺,連帶竇太後都被禁冷宮。至此,寺人們開端有恃無恐,禍國殃民。”
“我不曉得皇上是甚麼心機,但我想這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關。他既然誰都不信賴,隻要四周谘詢定見了,最後綜合比較以後,遴選一個本身以為最合適的下旨。”
此時陶謙恭桑羊都已經坐到一旁奮筆疾書了。
桑羊看到張溫行若無事的模樣,忐忑不安地問道:“大人,你有信心了?”
大師吃了一驚,都望著他。
蓋勳也不再說話,陪著他徐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