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風雲錄_第五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趙雲啞然。貳心說這又不是甚麼軍機大事,奉告你乾甚麼?冇事謀事啊。

“大人傳聞過馬融嗎?”李瑋很不歡暢地看了李弘一眼,問道。

李弘點頭苦笑道:“李大人送傅乾到安寧之前,到我這裡來一趟,要多少學資,你就拿多少。你最好這幾天就來。”

“老先生以為,地盤就是百姓的底子,不成以一向荒廢,不然就會引發仇敵的窺測。現在大漢邊陲千裡,以涼州為例,每郡有兩縣,隻要百多戶住民,而太守府四周萬裡,無人居住,大量良田被燒燬無人耕作。反觀中原各州郡,地步都設置邊界,耕作不能越界,司隸、冀州等人丁大郡住了數百萬戶的百姓,很多人無田可種,人多而地少,冇有安身之地。這就是地盤與人丁漫衍非常不平衡的題目。周書上說:地盤多而人少,冇有出產的,叫做虛土,輕易被占有。地盤少而人多,群眾得不到事情,國度輕易衰竭。以是百姓與地盤必須相稱。”

李瑋好象很惡感他插嘴,不滿地看了他一眼,持續說道:“老先生誇大‘國以民為基’,主張德政教養,但也提出來正視要法治。他主張君者應‘順天心’即順民氣。基於這個前提,老先生在經濟方麵提出了富民說,把富民作為首義。”

李弘詫異地說道:“哦,他父親和馬融齊名,那這位王先生的父親必然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李瑋停了一下,清算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老先存亡力主張德政教養,他非常正視對百姓停止教養。他以為對百姓停止教養,不但是立國的根本,也是進步大漢人的品德情操,使社會民風渾厚,安寧社會次序的底子。他以為王者統世,必必要觀民設教,如許才氣變風易俗,乃至天下承平。老先生以為教養也有本末之分,他說隻要對人們停止樸重的教誨,引誘向善,他們纔不會違法亂紀。反之,對人們施以奸邪的教誨,‘學淫則詐偽’,就會廢弛社會的樸重民風,倒黴於大漢國的安寧和強大。”

李瑋想了一下,說道:“西涼是大漢國的西部邊疆,管理西涼當然離不開管理大漢國,以是我還是先說說老先生關於治國的戰略,大人以為如何?”

“對。”李瑋說道,“當時任議郎的傅燮傅大人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厲聲高喊:‘斬了司徒,天下乃安!’傅大人是以得了個傅瘋子的外號。西涼人深受其害,以是對這個彆例深惡痛絕。”

李瑋衝著李弘拱拱手,歎道:“大人當真是我大漢朝第一苛吏。”

李弘倉猝說道:“李大人可否詳細說說?”

“王老先生是西涼的邊民,他在《潛夫論》中,特地用了四個章節會商了帝國的邊患題目,老先生彆離定名為‘勸將’、‘救邊’、‘邊議’和‘實邊’。老先生以為朝廷在與羌族等外族的戰役中,采納放棄邊地,迫使邊民內遷的政策是弊端的。這類畏縮的政策不但給邊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喪失,還給仇敵形成了可乘之機。”

李弘聽不懂他在說甚麼,隻聽到幾句好聽的腔調。他轉頭看看站在身後的趙雲。趙雲曉得他想問甚麼,趕快小聲說道:“聽李大人說話的口音,好象是揚州吳郡一帶的人。大人你聽不懂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