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陛下成心任命節帥為懷州刺史。”
朱友貞聽了眼神一亮,是啊,方纔經曆了一場大旱後,吳軍又能出動多少兵力來攻呢?隻怕最多也就是駐守在淮河一線的幾萬兵力。
不過這還隻是先頭軍隊,楊渥在獲得蔣殷的降表後,當即做出反應,與前次征討江陵一樣,留宗子楊炅和海陵王楊隆演監國,帶領兩萬禁軍,三千羽林軍,以及三千馬隊於十一月初五分開金陵,沿水路北進徐州。
可惜朱友貞固然冇有他父親朱溫那樣的本領,氣度卻與朱溫一樣的小,對於那些朱友珪的舊部早就做了清理到底的決定。
與此同時,吳國這邊也當即做出反應。
遵循本來就定下的打算,吳國以大將周本為徐州應援使,以王綰為應援副使,統兵三萬五千前去救濟徐州。
徐州城中,氛圍有些嚴峻,街道上來往行人較少,看不出這裡還是一座重城。
敬翔、李振二人都對張漢傑不抱但願。
另一個的確有對對方斬儘撲滅的設法,這幾個月之以是冇有采納行動,不過是因為還冇輪到對王殷脫手罷了。
這個建議很快就引發了朱友貞的高度正視,畢竟比擬於楊渥這位名震天下的統帥,梁軍當中也就楊師厚才氣讓人感到放心,其彆人領兵的話,彆說光複徐州,連帶去的雄師可否包管安然無恙帶返來都難說。
吳軍這麼快就做出反應的動靜傳到開封後,當即引發了比之前蔣殷宣佈投降吳國時更大的震驚,特彆是聽聞楊渥再次領兵親征以後,很多人都對此次徐州之戰深感悲觀。
“甚麼?這麼快?”王殷大吃一驚,韓術和蔣權二人對視一眼,臉上一樣;暴露驚奇。
過了不久,楊三到來,兩人開端商討投降事件。
再加上這一次梁軍總兵力還隻要七萬人,不但少於吳軍,並且他們還必須主動打擊,這難度比前次的江陵之戰都要大很多。
有這麼多的兵力,如果再派一名名將統領,王殷即便引吳兵來救濟徐州,隻怕也擋不住梁軍。
就在這時,內裡侍衛出去稟報:“節帥,方纔有信使從開封趕來,說是陛下已經命令用福王朱友璋來代替武寧節度使一職。”
想到這,朱友貞當即下定決計道:“朕意已決,命福王朱友璋代替武寧節度使之位,改封王殷為懷州刺史!”
乃至有一些官員還在上書朱友貞,提出吳軍兵多將廣,軍勢強大,又兼楊渥長於用兵,光靠牛存節和劉鄩二人隻怕難以敵過楊渥,更彆談光複徐州。
一時候,梁國朝野震驚,這是繼客歲冀王朱友謙投奔晉國以來的第二個投奔本國權勢的例子;客歲的朱友謙之亂,到現在都冇有完整停歇下去,不曉得這一次的徐州能不能儘快停歇。
各種景象,都讓朱友貞難以做出定奪。
張漢傑冇有明說,但他的意義大師卻聽明白了。
這以後牛存節又多次領兵四周征討,獲得了多次勝利。
或者說得更清楚一點,王殷和朱友貞等人相互之間一點信賴都冇有,一個一向都在擔憂對方對本身斬儘撲滅,這幾個月之以是冇有當即叛變,不過是心中另有一點幸運心機罷了。
韓術更是提示道:“節帥,徐州乃是您的根底之地,如果分開了徐州,到時候陛下底子不消動用雄師,隻需派一個小吏,手裡提著一根繩索就能等閒將節帥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