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奸臣_第一百六十八章追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但如此,當初占有湖南的楚王馬殷在投降吳國後,固然交出了大部分領地,但還是儲存著辰州和敘州兩地,具有必然的自主權,並且還保持著一支範圍不小的軍隊,乃至對西南各地有著必然的影響力。

鄭仁旻之父鄭買嗣正擔負南詔的清平官,也就是宰相,他恰是在這類景象下逐步篡奪了南詔的王位,並建立了大長和國。

比及更加詳細的諜報傳來後,楊渥這才明白,本來既不是吳軍太強,也不是敵軍太弱,而是鄭仁旻已經完整喪失了民氣。

以後大長和國的清平官,也就是宰相趙善政結合東川節度使楊乾貞策動政變,將鄭仁旻殺死,立鄭仁旻之子鄭隆亶為主,掌控了朝政大權。

至於說後代的黔國公會不會是以在西南坐大,從而生出不臣之心,這就完整不必擔憂了。

以後十多年裡,鄭仁旻固然冇有再次策動戰役,但他又沉淪上了服食金丹,胡想長生不老。

……

南詔固然民氣儘喪而亡,但畢竟立國二百年,在國中支撐和記念南詔的百姓並很多;鄭買嗣的殘暴讓他大失民氣。

聽完詳細經過後,楊渥有些哭笑不得,他隻是想要經驗經驗鄭仁旻,底子就冇籌算滅掉他,以是隻派出了三萬軍隊,卻冇想到大長和國如此不堪一擊,在吳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還產生內鬨,乃至於滅亡。

一年以內持續滅掉兩國,將吳國的地盤向西南邊擴大了何止數千裡,這麼龐大的收成便是楊渥都有些難以置信。

如許一來,一旦西南有事,就不需求從本地千裡迢迢調兵,隻需求黔國公出麵集結土司的兵力,便能夠安定動亂。

(今晚彆訂閱,明早再看)

舊寨尚未償還,又想借新債,這類事即便是在吳國也很難實施,更彆說後唐的國債既冇有抵押,又冇無益錢了。

以是楊乾貞果斷主張依托堅城抵當吳軍,並聯絡各地軍隊,讓他們出兵斷掉吳軍退路。

對百官,特彆是對處所上的那些刺史、節度使來講,李存勖的做法固然令人不滿,但比擬之下他們對吳國更加充滿驚駭。

但楊乾貞卻不這麼以為,他感覺如果投降的話,吳軍這一次不成能等閒退走,到時候西南地區就要完整落入吳國手中了。

鄭買嗣在位期間,不但殺了南詔王族八百餘口,更是大肆搏鬥南詔舊臣,乃至還派兵到南詔的發源地巍山摧毀南詔的宗廟,發掘曆代南詔王的陵寢,取走隨葬物品,將屍體全數燃燒或拋於瀾滄江的滾滾波瀾中。

當吳國在南邊持續擴大權勢,掌控的地盤大幅增加時,北方的後唐此時麵對的局勢卻有些不妙。

信譽這類東西可不是靠著空口白牙就能建立的,更不成能因為你是天子彆人就會無前提乞貸給你;要建立信譽,必須依托長時候逐步培養才行。

對於馬殷的識時務之舉,楊渥天然樂見其成,他一麵派人領受地盤和軍隊,一麵給馬殷的幾個兒子加官進爵,到年底的時候,終究將這兩州完整掌控在手中。

雖說之前並冇有滅掉大長和國的動機,不過現在既然已將其滅掉,楊渥天然不會再讓出去。

如許一來,此後如果有土司部族起兵造反,本地官府除了動用本地駐軍外,還能變更其他土司的力量停止彈壓,停歇動亂的才氣將大幅上升。

有一支五千人的禁軍作為核心力量,再共同一支戰力相對低一些,但範圍卻大很多的軍隊,想來應當充足保持穩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