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_第三百五十七章 補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事不是定局。”劉國縉道:“老李,你們要千萬保密。”

姚宗文笑道:“國度歲入大增,縱有遼事用銀亦可支應的過來,甚好,看誰還說我們東林黨不擅理財,不能治國,隻會紙上談兵。”

過了一刻鐘以後,之前報信的過來相請,汪白話在客堂候見。

“這是天然。”李國賓肅容道:“這是多麼大事,我豈敢出去胡說八道?”

“老李,”劉國縉道:“戶部預算案支出部,說說看。”

李國賓深深點頭,他家之前走的是勳貴的門路來和販子之間做買賣,算是初級經紀的門路,和文官打的交道太少,現在他才感遭到,在大明真正掌事的還是文官,特彆是得了勢的成黨結派的文官。

這算預算案是天啟二年,比起萬曆暮年二百萬擺佈的支出增加了六百餘萬一年,這此中最大的增收當然是田賦增收,然後就是雜項增收,也就是商稅征收的力度和幅度都增大了很多。

李國賓和王發源還是坐著一輛車,汪白話也住在西城,宅邸非常顯眼,門前光是門子就站著十好幾個,一群人坐在懶凳上說閒話談天,半條街都叫這些人堵住了。

在泊車時李國賓道:“此人傳聞本來是刑部的小吏,現在也冇有甚麼身份,但家裡如此張揚模樣,看模樣脾氣不會很好。”

王發源道:“今後還是要在官員中多下些工夫,高層的東西淺顯人刺探不出來。”

李國賓忙道:“我冇有指責你的意義,實在我們在京師活動,如果不是你的動靜來源,我們還要碰鼻更多次。用張大人的話來講,這是補課,誰叫我們在京師根底太淺呢。”

天啟年間的征稅力度確切很大,官方的壓力也很大,這導致在崇禎暮年時放緩征收,減免了很多賦稅,厥後成為東林黨的罪行之一。

“我們是送禮的,”王發源神采還算輕鬆,笑道:“伸手不打笑容人嘛。”

劉國縉不動聲色的道:“你說說詳細的總數,另有細帳是不是都對好了?”

“我又備了一千兩黃金。”王發源苦著臉,這一千兩是分外支出,又要的急,金銀價是一比十一,他感受被坑了,並且報帳也費事,侍從司帳務局的人可冇那麼好打交道。

李國賓冇有想太深,王發源的到來打斷了他。

這些動機隻是之前模糊想過,現在李國賓倒是感覺,這個大明感受很不對勁,真的很不對勁。

“多謝垂白叟。”李國賓兩手搭起來,長揖下去。

……

“既然要送當然送足。”李國賓道:“這事我會幫你對上申明。”

“好,好,好。”

李國賓說話時,李平胡的喉嚨轉動,眼中彷彿有銀光閃動著。

李國賓曾經走過很多處所,見過很多百姓,看著他們烏黑的麵孔和在田畝裡辛苦勞作的模樣,也見過夏季拿著棉襖在當鋪質當的男人,因為家裡的小兒抱病,隻得把本身獨一的厚衣服拿出來典當。

“好。”李國賓揉揉眉心,說道:“諸省府州縣田畝征銀五百二十二萬九千六百五十三兩,雜項,九十六萬八千八百五十三兩,鹽課,九十三萬九千八百五十五兩,關稅,二十七萬一千兩,分外雜項,六十四萬零七十八兩。此中,生員優免四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三兩,督撫軍餉巡按公費十五萬零六百兩,南京戶部事例銀二萬兩,南京工部蘆課銀一萬四千四百八十五兩,贛州府河橋稅一萬八千兩,南京五城典稅銀二千二百一十兩……總計,八百三十八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兩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